頓時,為帝者的大悟,自然而然產生著。
原來如此,在御輿中方信只是輕輕嘆息,眸中空空如也,他已經觸控到了六階的邊緣。
雖然先前早已經知道,但是真實看見每個光點,落得天柱內,轉化成紫氣,卻也是百感交集。
每個人,都有一點靈性,而先前所論蛇、蟒、蛟龍、真龍之分,本質上就是得眾生之心,眾生之氣,所以才為山川河流億萬百姓之主。
人道早期,是神族後裔的統治時代,無論中外國家,都復如此。
中國夏商周,也都是神裔,其中不必多說。
直到祖龍登基,他雖是神裔,本不復為大位,所以秦國不拜天不拜地,是拜國君,這就創立了真龍之道——是以才稱祖龍!
人道走到這個歷史階段,引導和牧養億萬百姓,百姓愚昧,是以將其氣授於君父,而成其龍!
真龍之道,有始必有終。
如是人智漸開,日後萬民必自養其氣,不復於人,有朝一日,若此地再無真龍,就是人族大興之始!
一瞬間,方信對六階和七階,都洞察玄理,再無障礙。
登基,以祭天最重,高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方信負手而出,頓時,鐘鳴不絕,禮官高聲應和,群臣跪伏在地。
天柱光照天地,龍吟不絕,方信緩步而上,到高臺之上,親念祭天之文:“皇天無親,唯輔有德,是以人皇總理山川河流之共主……”
當下祭文唸完,由方信領頭,向上天,三跪九叩禮。
只聽見“轟”的一聲,天柱連線上天,星光頓時照耀而下,燦爛奪目。
其次就是祭后土,后土壇前,更是無邊無際的聖光早早已經奪目,方信上前,踏上重重玉階,風吹著冕服,十二條冕旒互擊作響,清脆響亮。
對外界不聞不問,與后土之緣,過程瞬間閃過,到了高臺上,方信並沒有讀著后土經,而是直讀著:“塵歸塵,土歸土,靈魂歸於后土,然而,汝無需痛苦和哀傷,死亡是生命的迴圈,並無絲毫掩蓋,虛偽,黑暗。后土化六道,就是為了使汝等不至於消散,不至於墮落。道不是蔑視,從高向下,更不需蔑視,不是為了拋棄低而來,而是讓汝等知道,汝等是永恆的種子,吾卻是你等的父母,愛護和引導,使汝等走上真義之道,在這之前,吾願生生世世,守護於汝等!”
后土震動,天柱連線厚土,是以承載萬物之功!
方信靜靜禱告片刻,轉過身來,再入社稷和宗廟,並且追封祖先三代。
然後才入得大殿,設帝座,案上又設玉璽,內閣會率諸大臣、百官,跪奏:“諸禮成,請即皇帝位!”
然後方信至帝座上坐,百官排班,奏樂,然後大臣三拜,平身,樂止,然後再三拜,平身,樂止。
捧寶官開盒取玉璽授首相,首相捧寶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拜九磕之後,諸臣還沒有起身,只見宰相受命,宣讀詔書:“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故列朝各德,今楚崩亂,無以為主,當興新統。鹹謂神器,不可以久虛,是故朕雖德薄,不敢違天命,是故建大範於世,創統開年,定今年為開平元年,宜發大赦,共圖惟新。”
詔書很簡單,所有人都聽清楚了,齊聲俯身叩頭:“臣等恭賀皇帝登極!”
方信坐在帝座上,稍等了片刻,待得天地人之柱穩定下來,才徐徐地說著:“諸臣工請起!”
“臣等謝恩!”
方信就不急不徐地說著開國宣言:“朕今日登極,當統一天下,安撫萬民,朕敬天愛民,只要諸臣恭謹職事,使朕開國為太祖,江山一統,致大範於極盛,朕豈能負爾等?朝廷也不吝爵祿之賜!”
“然此尚是小道,朕常想著天地大恩,承載萬物者,天地也,奉養朕者,眾生也,是以天地是朕父母,萬民也是朕之父母,朕之帝位,是為上報得天地大恩,中報得萬民之奉,下不負爾等之功!”
說到這裡,方信直感覺到天地直與合一。
造化萬物的是天地,而人道居其中,神佛如星辰密佈,可敬卻不必主,人皇之心,就是如此罷了。
“朕今日為皇,當禱告天地人,發宏誓大願,朕為皇期內,以仁禮為法,施以造化,功業由天地而定,後人評說,而朕之心,必為至公,若不為公,當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