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本督能作得主的?本督接趙率教的稟報後,立刻寫奏摺往京師,估計在這兩天內會有訊息。”
袁督師這兩日沒有表態就是因為這個?!朝廷不是已經有旨意下來讓督師總理關外大小事務嘛,袁督師為什麼要多此一舉,難道不怕貽誤軍機嘛?!難道是因為這位大內出來的統領嘛?!郭廣瞥了眼對面的谷剛,心裡暗暗揣度。
“那督師給朝廷的意見是?”
袁崇煥嘆了口氣道:“如今之策只在於援軍派與不派之間,本督是將此兩種計策的利弊都寫在奏章中,由皇上及諸大臣們決斷。”袁崇煥背對著他們,頓了頓之後又補充道:
“大淩河城經過這麼多年的營建,其防禦能力亦不過稍遜寧遠一籌,祖大壽有三萬人馬堅守,本督估計其足可與女真人一拼。錦州城高牆厚,且易守難攻,女真韃子無力強行攻下。如果不派援軍,大淩河是否被攻下在五五之間,當然韃子很有可能不願損耗大量兵力去奪取一個他們毫無用處的城堡。如果派出援軍,便是要跟韃子決戰,其兵額要在五六萬之間,與錦州人馬會合後將在大淩河與韃子遭遇。野戰中能否剋制韃子的火炮在五五之間,但是女真人憑藉其優秀的騎兵則可實行多種策略。敵酋皇太極可能會圍而不攻,或者避戰引我軍深入,又或者將我們十幾萬大軍乾耗在大淩河。時間一長,我軍糧草補給便會出現問題。錦州離寧遠路線太長,容易遭韃子截斷糧道。兼之天降大雪,道路轉運困難,都不利於我軍出戰。這些便是派出援軍所要面臨的風險。”
“派與不派都存在五五之數的風險,本督不敢輕決。唯有聖上明斷後,我等以聖意為準再行佈置人馬實施。這也是本督方才跟谷大人在討論的!”
此時谷剛才道:“袁大人見識遠卓,將會戰中的可能都分析得極為詳盡。派不派援軍確實兩難,下官不過是個新丁,惟聽命是從!”
袁督師跟自己想的倒有七分相近,郭廣開始明白袁崇煥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了。畢竟郭廣跟袁崇煥多年,對他的行事作風極為熟悉。隨著袁崇煥的述說,加之自己的推測,郭廣的心情由不解到明白,由明白到困惑,由困惑到了解。雖然在片息之間,郭廣的心思竟是兜了一個大圈。
如果說袁崇煥的兩難抉擇讓援軍的問題交付到朝廷去決斷,郭廣明白了為什麼督師這兩天沒有任何動靜。但是郭廣並不相信袁督師沒有自己的主張,是否出兵救援只怕袁督師在寫奏摺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底。
袁督師何許人?!
任兵部職方主事時便敢一人出關,任兵備僉事敢擅殺貪官武將立威,任遼東按察使更敢不聽調令,獨率一軍守寧遠!遼東軍中,誰人不說袁督師有膽氣。只要他認為是對的,便會不顧一切的去實施,甚至不惜違抗上令。現在是一方開府建牙的大員,皇上又給與了便宜行事的權力,袁督師反而請旨,那隻能說明,袁督師並無救援的打算。
朝廷決斷遠比軍前議事更為繁瑣,大臣們安坐京師靠的也只是奏摺來判斷,出現兩派相爭是很正常的。而大淩河是否會被攻下,完全是在旦夕之間,如果韃子全力攻城,大淩河也抵擋不了幾日。袁督師如果有心救援,決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奏摺的決斷跟往來之上。
袁督師既然已經決定不援軍,為何還要去請旨呢?!這是讓郭廣一開始困惑的地方,但想一想就瞭解了。
袁督師現在用的是昔年三國6遜在夷陵拒劉備之策,有所不同的是,6遜是借吳王下令不得出戰,袁督師卻是借朝廷旨意來堅守。此策好處在於,單獨放棄大淩河讓祖大壽死守,如果是袁督師提出,則會讓他失去遼東軍心,不利於以後統率全軍。如果朝廷來做這個‘惡人’,則會好得多。
為了讓遼東的將士們相信這是朝廷的旨意。袁督師這兩天誰人都沒找過,卻是跟有著朝廷使者之稱的谷剛談得熱火朝天。用意已經很明顯,朝廷的堅守旨意下來,將士們都會認為袁督師是迫於無奈受制於朝廷那般大臣。
那袁督師憑何猜測朝廷跟皇上是主堅守的呢?!
理由很簡單,且不說出不出兵都要面臨極大的風險,就光遼東督師袁崇煥都沒有定見,保守的大臣們為了穩妥起見,都不會支援出兵的。可以說,在袁崇煥寫奏摺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大多數人是反對派出援軍的。
一切都在袁督師的計算之中!
在軍前謀劃這麼多年,郭廣絕非迂腐之輩。因為那些不通變化之人,不是給袁崇煥貶走了,就是給敵人收拾了。以郭廣對袁崇煥的瞭解,他相信袁督師這麼做決不是為了個人的名聲。從另外一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