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行文刊,必然擾亂民心,微臣亦覺得封了才無隱患!”
輔臣已經有兩個表了意見,其他都還沒有說話,看樣子也是預設他二人的意思。確實,在王朝**的年代,報紙這玩意是不想它興起,開民智的後果最終是封建王朝的結束,王朝統治在某種程度而言就是愚民統治。對於我而言,結束王朝就結束好了,要麼共和,要麼君主立憲,這是歷史前進的方向,犯不著一個家族長期統治大明,不僅大明危險,這個世界也會危險!當然這個不是我要考慮的,我要做的就是將資本主義的萌芽呵護起來,讓他們在大明的土地生根芽。
“堵不如疏,朕覺得民間辦報也沒有什麼不好!”
我這個說法讓所有閣臣都吃了一驚,他們越有點跟不上思路了,沉默了好一會錢龍錫才道:“皇上,此時才只一家文刊報紙,若以後多了,則容易讓人誤信,又易留言,於地方不好治理,民心亦亂!請皇上三思!”
我點點頭道:“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麼,但你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論事文刊屬於一個學社辦的,跟明刊完全不同,明刊靠的是朝廷人馬行到地方,而論事文刊卻能獨自行,有人願意出錢去買,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老百姓生活太過單調,每日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看個廟會都高興得不知怎的。有了報紙至少不會訊息閉塞,知道大明各地的訊息,就是聊天也多個話題!所以朕決定,這民間辦報
就不封了!”
內閣幾個大臣全部有點蒙,皇上雖然說了洋洋灑灑的理由,可問題是,皇上說的老百姓是些什麼人,大明的農民有幾個認識字嗎?再說皇上提的理由,當初辦明刊的時候也是有同樣的理由,有了明刊還需要其它的做什麼!他們不懂,但皇上已經定了調,他們也不好再說了。
看著他們遲疑的臉色,我笑著道:“你們別這麼緊張,朕也不是說不管,朕允許地方辦報紙,但是報紙的內容肯定是要經過稽核,朕文禮部擬定《大明出版條例》,凡民間報刊都需經過地方稽核才能行,否則視為違法。”
“這樣你們覺得怎樣?”
李標追道:“那稽核之人該如何確定?”
“朕看就行範圍來確定吧,由各州府的提學負責稽核!提學本就是督辦學風的,在縣裡行就由教諭稽核,一府行則由府裡的提學稽核,以此往上類推。其實各位大臣你們也不用過慮,即使出現了一份文刊報紙,也不是說就會遍地都是。即使是明刊,你們自己說,如果明刊拿去賣,有多少人會去買,又要賣什麼價格才能持平成本!”
“這個”
大臣裡頭錢龍錫長期主管戶部,自然對錢銀之事瞭解清楚。讀書人雖然不通經濟商務,但皇上言語甚是淺白,知道這辦刊物也好,做買賣也好,都是要有利才能驅動人去辦。明刊的行是夠大,但是送往各地的成本更加大。再說報紙也不是人手一份,往往買一份就可以幾十人看,幾個大臣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利益好賺取。想到這,眾大臣心裡就沒有這麼在意這件事了。
“朕看這出版條例的事情就交給王應雄去辦吧,把朕的意思跟他交代清楚,以他狀元之才不用多說也能辦下來!”
“是!”
大臣們很快退了下去,對於這論事文刊能夠辦多久,我心裡也沒有底子。因為即使如現代人的我可以引進廣告的概念,但大明這個時代的商務並不是很達,還屬於小打小鬧的商品經濟,人家賣的東西就是在附近,吆喝一聲就知道了,還需要做什麼廣告。再者就是報紙的行面狹窄,能夠看到看懂的人不多。報紙的春天只怕還要過一些時日再會來!(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應勢(上)
明刊的辯論影響不單是在京師,而是廣泛的影響到了大明各地……在明刊的造勢下,官紳一體納糧似乎勢在必行。有的地方官員甚至已經在整理本地的魚鱗冊,只要公文一下,他們立刻派衙差到官紳老爺們家裡收稅去了。原本來說,他們在任的官員就是官紳,不應該這麼不留情面搞‘自己人’,但現在已經不同了,一來是現在的地方官員大多務實,二來是異地任職,他放過當地的官紳,可他老家的府尊可不會放過他家。三來則是朝廷的探子甚是厲害,八月的時候,遠在廣西柳州境內的小小縣官因為丈量土地不力,朝廷立刻文查辦,連帶著柳州府上下大小官員都受了懲戒。柳州離京師數千裡遠,但卻是物證俱在,明刊也文通報,使得地方的官員不敢掉以輕心。
江南之地卻是另一番景象,自從趙宋南渡之後,南方文風大勝,到了明代,每年的進士也是南方人居多,洪武三十年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