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1部分

*'持'*使也據汲本、殿本改。

三五七九頁五行戒非常按:“常”原鬥“掌”,徑據汲本、殿本改。

三五七九頁一二行恚�克陌倨呤�蝗稅矗杭潮盡⒌畋盡捌呤�弧弊鰲捌呤��薄�

三五八0頁二行在官大小各付所屬按:汲本“官”作“候”,通典注引作“宮”,未詳孰是。

三五八0頁二行以馬皮覆汲本、殿本“皮”作“被”。校補謂“以馬被覆”四字不知何指,通典注省。今按:蓋以宮中之人,故以馬皮覆之,不欲人見。各本“皮”鬥“被”,遂令人不知何指矣。

三五八0頁四行*(北)*宮門蒼龍司馬主東門據汲本刪。按:校補謂北宮三門,另列在後,此皆南宮門,不應有“北”字。

三五八0頁七行若外人以事當入本*(宮)**'官'*長史為封棨傳據殿本改。按:

校補謂外人謂無官位者,受本官所遣,當封棨傳為信也。作“官”是。

三五八一頁一行長*(可)**'尺'*二寸據汲本、殿本改。

三五八二頁一行後置左駿令廄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令廄”二字當乙。黃山謂今案承上“但置一廄”言,重在廄,疑令、廄本同時置,兼言之也。

三五八二頁一0行十六人二百石廷*(史)**'吏'*據汲本、殿本改。按:孫輯漢官作“吏”。

三五八二頁一五行蔡質漢儀曰按:“質”原鬥“賀”,徑改正。

三五八三頁一0行昔*'晉'*霸國盟主耳舍諸侯於隸人按:事見左襄三十一年,此脫“晉”字,遂不知所指矣。今依何焯校本補一“晉”字。

三五八三頁一0行而*(百)**'可'*無乎據汲本改。

三五八四頁三行中興省驛官別火二令丞按:沉家本謂“驛”當作“譯”。 後一頁

後漢書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宗正大司農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髡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

'一'丞一人,比千石。

注'一'胡廣曰:“又歲一治諸王世譜差序秩第。”漢官曰:“員吏四十一人,其六人四科,一人二百石,四人百石,三人佐,六人騎吏,二人法家,十八人學事,一人官醫。”

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餘屬吏增減無常。'一'

注'一'漢官曰:“主簿一人,秩六百石。僕一人,秩六百石。私府長一人,秩六百石。家丞一人,三百石。直吏三人,從官二人。”東觀書曰:“其主薨無子,置傅一人守其家。”

右屬宗正。本注曰:中興省都司空令、丞。'一'

注'一'如淳曰:“主罪人。”

大司農,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錢穀金帛諸貨幣。郡國四時上月旦見錢穀簿,其逋未畢,各具別之。邊郡諸官請排程者,皆為報給,損多益寡,取相給足。'一'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二'

注'一'漢*(書)**'官'*曰:“員吏百六十四人,其十八人四科,九人斗食,十六人二百石,文學二十人百石,二十五人佐,七十五人學事,一人官醫。”

注'二'古今注曰“建初七年七月,為大司農置丞一人,秩千石,別主帑藏”,則部丞應是而秩不同。應劭漢官秩亦云二千石。

太倉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國傳漕谷。'一'丞一人。

注'一'漢官曰:“員吏九十九人。”

平準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賈,主練染,作采色。'一'丞一人。

注'一'漢官曰:“員吏百九十人。”

導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幹糒。導,擇也。'一'丞一人。

注'一'漢官曰:“晨吏百一十二人。”

Uc右屬大司農。本注曰: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皆屬郡縣。'一'又有廩犧令,六百石,掌祭祀犧牲鴈鶩之屬。'二'及雒陽巿長、'三'滎陽敖倉官,中興皆屬河南尹。

餘均輸等皆省。'四'

注'一'魏志曰:“曹公置典農中郎將,秩二千石。典農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農校尉,秩比二千石。所主如中郎。部分別而少,為校尉丞。”

注'二'漢官曰:“丞一人,三百石。員吏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