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顧客拉家常。
他們賣的粟米,每人每日限購一升
一升米,一般四口之家,只夠吃一兩日,那兩日後,還得來買。
“買米的人這麼擁擠,和店家又這麼熟悉,原來是來常買的。”
高長恭說著,看到米店的夥計,把派在隊伍中的幾個青壯年,讓到了後面去買。
“一升米,拿好,吃完再來買,永不加價。”
店家熱情,買家高興,一來二氣,讓到後院,不久就笑眯眯的扛著米出來。
“走好,下次再來。”
一個賬房先生莫樣的人,掀起後門的簾子。
剎那間,高長恭看到一個缺了角的五銖幣,在眼前晃動。
那個缺角五銖,就墜在賬房先生手裡拿著的煙桿上。
高長恭心裡暗道:怪不得這條街上,所有的米店聯合起來,都對抗不了這家店。
原來,這家店,背後的老闆,竟是韋孝寬。
細想一下,馬上明白,關中出粟米,但把關中的糧食,拉到賓城這裡來,路途遙遠,運費昂貴。
但有韋孝寬這個大佬,在背後撐腰,這些都不是問題。
“宋縣令,賓城和西邊的那幾個郡縣接壤?”
宋縣令:“就只有漢城。”
高長恭:“管轄漢城的是誰?”
宋縣令:“馬陽和夏侯林。”
高長恭一笑,馬陽,韋孝寬最得力的弟子。
前世,這個馬陽並不在漢城,他在瀘州城,表面專門分管民務,但實際上,專門負責策劃大齊的人,逃往瀘州城。
結果,漢城對面的大齊郡縣,精壯男子,都被這個馬陽策反到了瀘州城。
“馬陽是專門分管民物的嗎?”
宋縣令道:“正是,這個馬陽,在瀘州城,確實是分管民務。”
停了一下,宋縣令又說道:“但不知為什麼,據探報,分管軍務的將軍夏侯林,還聽他指揮。“
高長恭心裡一笑,當然聽他指揮了,因為它是韋孝寬的弟子。
時間轉換到西邊的漢城。
韋孝寬的弟子馬陽,在抓捕大齊的探子時,突然搜查了一封字跡熟悉的信。
信的落款人,是夏侯林。
信中,夏侯林對齊國充滿了好感,對齊國的都城,讚不絕口,說鄴城,最適合卸甲歸田養老。
馬陽深邃的眼睛,頓生提防。迅速召集漢城相關人員開會。
到會的人一看,少了夏侯將軍。
從此,馬陽開會討論要事,都選夏侯林不在的時候開。
夏侯林武將出身,一開始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
後來經人提點,才發覺了不對。
提點的人意味深長地告訴夏侯林,說馬陽這段時間,和東邊的人秘密接觸。
夏侯林聽了,心裡一驚。
一切準備就緒,齊國的軍隊,突然襲擊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