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研究當時佛教造像的一些情況。
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金銅佛像,是後趙建武四年(公元338)造的釋迦牟尼佛銅像。
此像現藏美國舊金山市博物館,像通高39。4厘米,身著通肩大衣,衣紋以身體胸部為中心,向左右對稱雕出作平行下垂狀、兩手在腹前作禪定印,肉髻較大,臉部輪廓清楚。
佛座為四足方座,這是大多數早期金銅佛像所採取的形式。
整個佛像身體略向前傾,衣紋形式化,左右對稱,略顯呆滯,帶有早期還不成熟的佛像製作風格。
南朝佛像,傳世遺物較少。
但從現在僅有的一些造像來看,其風格有著明顯的特點。
五臺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
山西省五臺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
一個男人——帶你重溫舊夢
☆、02 第二卷 情差大臣 041 第四十一章 我繼續繼續胡
五臺山。
漢唐以來,五臺山一直是中國的佛教中心,此後歷朝不衰,屢經修建,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舉世稱絕,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羅睺寺。
五臺山四峰。
五臺分別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
五臺之中北臺葉鬥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清涼山志》中記:“左鄰恆嶽,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凌紫塞,遏萬里之煙塵;南護中原,為大國之遮蔽。山之形勢,難以盡言。五峰中立,千嶂環開。曲盡窈窕,鎖千道之長溪。疊翠回嵐,幕百重之峻嶺。巋巍敦厚,他山莫比。”
又因山中盛夏氣候涼爽宜人,故別名“清涼山”。
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全稱為:“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小白花”,由於中國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來,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
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譽。
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並無荒涼。
普陀山南海觀音不使人有驚濤駭浪之感,只覺得這些異景奇觀使人振奮。
普陀山作為佛教勝地,最盛時有82座寺庵,128處茅篷,僧尼達4000餘人。
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深邃見長。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動人。
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
把普陀與人間天堂西湖相比,應該說,這個評語是客觀的。
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
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
奇巖怪石。
著名的有盤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
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灘。
島的四周有許多沙灘,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
千步沙是一個弧形沙灘,長約3裡,沙細坡緩,沙面寬坦柔軟,是一個優良的海水浴場。
夏天去遊覽,可帶上游泳衣在這裡暢遊。
樹木。
島上樹木蔥鬱,林幽壑美,有樟樹、羅漢松、銀杏、合歡等樹,大樟樹尚有1000餘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樹圍達6米,蔭覆數畝。
還有一株“普陀鵝耳櫪”,為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現僅存一株母本,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物種。
普陀山留傳著許多有關佛教的民間故事。
今存的古寺名剎中有許多是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如甘露寺、靈隱寺、雲岡石窟、少林寺、寒山寺等等。
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八萬二千七百餘人,僅建康一地就有大寺七百餘座。
這麼多的古寺名剎、石窟摩崖,充分證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