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還是讓趙巖大感意外,這個年代的日本果然很多銀子。

日本素有‘金銀島’的稱號,自從西方殖民者發現日本這塊肥肉後,這裡就成為東亞盈利最高的地區,而大明則是他們在東亞最大的商品購買地,貿易差額非常高。

雖然說九年一整年的貿易,讓趙巖在日本攫取了許多利潤,但並未讓日本的白銀外流一空,雖然市面上的白銀價格飆升了三分之一,但在府庫中的白銀還是很多的,這些白銀如果進入流通,白銀價格自然下降。

德川家光倉惶逃出江戶,並且帶領著兵馬退出了關東,意味著關東的全面失守,王文嶽自從得到了三萬鄉勇的支援,兵力大增,開始在關東平原上掃蕩起來。

德川家光之所以逃出關東,是因為日本在關東地區根本無法與山東軍抗衡,畢竟山東的精銳騎兵,並非日本那少得可憐的騎兵能夠抗衡的,再加上平原地帶的火炮較為容易發揮,在關東平原與山東軍作戰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往西,則是一片連綿的山區,德川家光打算在山區與山東軍決一死戰,但最重要的還是山東軍願意進入這片山區。

關東地區,西北面都是山,有十數道關卡,將這兩方的入口堵死,而在東北面,則有一條較寬的通道。

王文嶽可沒有狂妄到挺進山區,若是進入了山區,雖然有把握不敗,但惡劣的作戰條件,卻是非常容易出現巨大的損失。

所以王文嶽在德川家光帶著大軍退出關東後,馬上派遣人馬攻取各道關隘,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攻打,關東西部、北部的關隘全線攻佔。而西北部的那處通道,則派遣了一萬兵馬駐紮,以免關內倭人逃出關東。

到了九月,王文嶽已經全面控制了富庶的關東平原,雖然各地還有一些倭人反抗,但已經不足為慮。

關東平原的各處關隘已經被王文嶽派遣了兵馬駐守,並且在上面配置了火炮,江戶幕府想要反攻已不現實。

其後果,自然是關東地區的倭人已是甕中之鱉。

王文嶽興奮得在控制了關隘後,馬上對關東平原展開掃蕩,又抓了十五萬左右的倭奴,但悲劇的是,山東的船隻遲遲未到,王文嶽手上積壓了三十萬倭奴,糧食都是一個大問題。

好在掃蕩中搶到了不少糧食,這三十萬倭奴暫時還是養得起的,撐上兩三個月不是問題,但要是再多來些人,糧食就得從本土運輸了。

為此,王文嶽停止了對關東地區的掃蕩,轉而利用日奸‘川野蠢三郎’,王文嶽將川野蠢三郎任命為‘關東暫代大名’,之所以加個暫代二字,則是因為王文嶽還沒有得到軍部的批准,無法對川野蠢三郎進行正式的任命。

川野蠢三郎當了大名,馬上選出了上百名武士,在山東軍的輔助下,對關東地區的城市進行管理。

在管理上,王文嶽的本州混成旅參謀建議,可以將關東建設為一個長期的輸出利益的奶牛基地。

所以管理應該以休養生息為主,讓關東成為一個產糧、產人基地,糧食只要湊合就行了,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本州混成旅的參謀部很快給出了臨時的管理方案,這個方案將提交軍部,等軍部批准後再完全確定下來。

第一:取消武士佩刀特權,對所有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刀具及所有火器進行全面管制。

第二:對關東各地區的武士進行抓捕,若能利用則進行利用,若不能利用,拉去挖礦。

第三:起用日本文人對地方進行輔助管理。

第四:一定程度上對關東地區實行寬鬆的農業稅收政策,讓日本農民接受大明的統治,為招募海外勞工打下基礎,同時進行奴化教育。

這四條管理措施,首先將關內具有威脅的物品和人全部剔除,最後留下一群農民及手工業者,就算是反抗,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同時在農業稅方面採取一定程度的寬鬆政策,以免農民起來反抗。

日本的農民起義非常頻繁,甚至比大明更容易發生,然而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是因為米價騰貴,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米暴動’。

不過德川幕府畢竟是新生的日本統治機構,鎮壓起農民起義還是比較有力度的,因此日本的農民起義,並未有什麼勝利,武士和大名依舊是統治階級。

此番山東進攻日本,等於是和日本的武士和大名撕破臉,同時扶持沒有什麼威脅的農民階級。

趙巖接到王文嶽的報告後,馬上命令三十艘帆船前往日本,更是把停留在大沽口的四十艘帆船調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