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如鼓。程名振卻幾乎不知道自己在奔向哪裡,此刻身在何處。
奶奶的,大隋亡不亡國跟我一個盜賊何干?
可大隋亡了,我又能躲到哪裡去?
大隋,中原,塞上。問鼎逐鹿,封侯拜將。一團團,一簇簇,迷霧飄來飄去,遮住人迷茫的眼睛!
腳下之大隋,沒給過他任何好處。在短短的人生經歷中,他也總是被同屬一族的豪門向草一樣踐踏。可以說,他沒不欠大隋什麼東西,大隋朝被突厥人亡了與他幾乎是一點兒關係沒沒有?可那畢竟是父輩為之戰鬥過,守護過的大隋啊?軍營裡的笳鼓聲從小就刻在了他血脈之中,夢也聽見,醒也聽見。
行了不過百里,第三波信使又迎頭攔住去路。這回,他們不是來催促三人抓緊時間趕路的,而是將一封火漆封了口的信,雙手捧給王伏寶。“詳細情況都在信裡邊,竇大當家請三位大人傳閱。身子乏了就在沿途找安全所在休息,不必拼死拼活趕路!”
“這老竇,沒準注意!”王伏寶接過信封,低聲抱怨。抬頭找了一處樹蔭所在,他招呼程、石二人走了過去,開啟竇建德的信一起觀看。信中的字跡也很潦草。讓人一眼便能猜到此信是倉促寫就。內容也有些含糊不清,只是告訴大夥最近並沒有戰事,不要在路上胡思亂想,抓緊時間來聊城行宮碰頭為宜!“
“這老竇!”看完了信,石瓚懸在嗓子眼的心臟終於落回原處,“也不早說不是為了打仗。害得我瞎擔心了半天!”
“不打仗,既然不打仗,他把咱們調回來幹什麼?”王伏寶皺著眉頭,百思不解。“這一來一回,魏郡那邊的隋軍必然會有所覺察。下次想速戰速決,可就難了!”
石瓚聞聽,立即找出了罪魁禍首,“誰知道呢,估計是那幫新來的書呆子們把他鼓搗糊塗了。那幫王八蛋啊,上下嘴皮一碰就能說出一堆大道理。根本不管事實是不是那麼回事情!”
“老竇沒那麼傻,再說了,讀書人也不是個個都只會瞎白活!”王伏寶搖搖頭,不肯贊同石瓚的說法,“宋先生就是個大能人。孔先生,凌先生和程兄弟也都讀過很多書!”
“我可不是說你!”石瓚趕緊將頭轉向程名振,向對方鄭重道歉。“我說的是那些光耍嘴皮子,不會幹活的讀書人。你程兄弟是又會幹活,又會耍嘴皮子。不對,不對,你程兄弟是光會幹活,不會……嗨嗨,不對,不對,奶奶的,看我這張笨嘴!”
解釋了半天,他也沒解釋清楚在自己心目中,對方到底是怎樣一個形象。程名振知道石瓚是個厚道人,也不跟他計較,笑了笑,非常疲憊地回應,“石將軍過獎了。其實我壓根兒沒正經讀過幾天書。算不得讀書人!”
“我說麼,你跟老竇身邊那群馬屁鬼不一樣!”石瓚如釋重負,喘著氣說道。
“竇王爺身邊現在馬屁鬼很多麼?”程名振覺得好奇,笑著追問了一句。
“不少!”石瓚非常肯定的回應。看了看王伏寶的臉色,又笑著改口,“也許他們有點能耐,但肯定沒你跟宋先生能耐大,反正,反正我是看他們不順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吧!”跟宋正本學了半年多斯文,王伏寶進步甚快,已經能隨便引用成語,“老石你這話說說就算了。千萬別到了聊城嘴上還沒把門的。老竇他大度,不會跟咱們計較。可如果彈劾你的人太多了,他也會覺得很難辦!”
“這不是隻有你跟程兄弟麼?”石瓚晃晃腦袋,對王伏寶的勸告不太感冒。“行,你說不說咱就不說,喝點水,然後咱們繼續趕路!
王伏寶和程名振相對著笑了笑,不再理會石瓚,掏出乾糧,抓緊時間補充體力。休息過後,三人繼續前行。接連換了兩次坐騎後,看看明月已經東昇,便尋了一處荒廢村落宿營。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三人吃過早飯後繼續拍馬趕路。一天狂奔出二百餘里,到了傍晚,聊城的輪廓便出現在眼前了。
城中本有一處行宮,乃楊廣第一次徵遼時為了順道遊山玩水而建。後經過數路綠林豪傑輪番洗劫,早已破敗的得不成樣子。竇建德稱王之後,看中了這個行宮的規模,命人隨便修了修,便當做了自己日常生活和處理公務所在。作為一個平民出身的諸侯,他生性節儉,所以只選了幾處殿堂供自己和家人居住。其他全分給了官員們作為辦公場所。因此,整個行宮的戒備並不是很森嚴,白天晚上都有官員進進出出。
程名振第一次來聊城,不太知道規矩。只能緊跟王伏寶,亦步亦趨。三人在行宮正門下了馬,將坐騎交給了守門的近衛。然後無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