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知道,一個人的達觀、自信,是長期培養出來的,很少缺乏理性和情感的人能夠在大禍臨頭時突然變得有自信、能達觀。

王醫生一席話,帶出我二十年的深刻體會:一個人買不買人壽保險,不在於他有沒有錢,而在於他的性格,在於他的心。有錢人買有錢人的人壽保險,窮人買適合窮人的人壽保險;但只有有愛心和有責任感的人,達觀和自信的人,才樂於買人壽保險,也直接間接得到人壽保險的好處。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小叔能幫忙嗎?(1)

在一個晚餐聚會上,一位同行問我華人相信不相信人壽保險?我說很多人本來不相信,但只要我們耐心做工作,其中有很多遲早會相信。我說這是一項很艱辛的工作,所以要我們去做。

他嘆息地告訴我,他的客戶群中有很多從某一地區移民來美國的人,由於文化和宗教因素,不大喜歡人壽保險。他們的家庭觀念很重,有什麼困難整個大家庭會設法解決。他認識的一家人有幾個兄弟,不久前老大被劫匪槍殺了,留下老婆和四個年幼小孩。突然失去了經濟支柱,寡婦帶著嗷嗷待哺的小孩怎樣生活?!家人── 與我們華人相似的數代同堂的“家人”,不是老美所指的兩夫妻再加上小孩的“家人”決定,由未結婚的老三頂上,強迫老三與大嫂結婚,負責照顧大嫂和四個孩子的生活。沒多久,老三吃不消了,逃到別的城市。最令那位同行嘆息的是,他已說服了老二買人壽保險,但他的太太極力反對。他想不通,眼前擺著大哥和大嫂的遭遇,而且自己也有幾個孩子,她為什麼還會那麼愚蠢要反對先生參加人壽保險?!

我對那位同行說:“你試問問她,假如你先生出了事,大家要你與老四結婚,你喜歡老四嗎?老四願意照顧你和孩子嗎?他有能力嗎?!”

在我們華人社群,大概不會強迫老三與大嫂結婚吧。但除卻這一點,這整個事件也好像只就發生在我們華人社群。首先我們華人移民來到美國,也帶來了很多優良的傳統,大家庭成員互相幫助就是其中一項美德。一人有難; 兄弟姊妹、姨媽姑嫂、表兄堂弟等等都會關心和出來幫忙照顧。在老美的社會,每一家庭只限於兩夫妻和他們的孩子,各家的事各家自己料理,別人不想過問或不能過問。所以美國人比中國人較傾向於透過人壽保險來解決和舒解當家庭經濟來源倒下去後所引起的困難和壓力。

上述華人的美德,除了有文化因素外,最主要的還是千百年來小農經濟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在那個環境,“全家”住在老祖宗留下的房子,一起在祖田耕作,所有的財產和收成都是大家的,所有的困難也由大家承擔,因而根本不需要人壽保險。後來中國大陸實施了幾十年的大鍋飯制度,老百姓的一切有居委會或村幹部關心,由公家包起,“保險”兩字幾乎自辭典消失。

很多華人來到美國,不能及時認識到; 在這個每一樣東西都高度私人化和個人化的工業和商業社會,大家庭的生活模式和思維已不合用,所有的事情都分割和落實到兩夫妻加上小孩的小家庭單元。在這個社會,包括經濟起飛後的中國大陸,所有的經濟利益和榮耀屬於小家庭,一切的經濟困難和不幸也歸於小家庭,所以每個小家庭都需備有人壽保險。這是一個高度緊張、生活壓力很大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薄。一家有事,親戚朋友要關心的程度遠遠低於往時人際關係密切的年代。何況在這以經濟為基礎的社會,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很多家庭已自顧不暇,一家有事,親戚朋友只能同情,但同情不能當飯吃。

華人社群中也存在妻子反對丈夫買人壽保險的情況,也有令人搖頭嘆息的例子。簡單來說,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樣的妻子很愚蠢。但若深究原因,大多是他們對人壽保險不瞭解,因而有誤解,有抗拒,有恐懼,或有令其他人莫明其妙的反應。她們有些有迷信思想,以為買了人壽保險會不吉利,不知道人壽保險是最吉祥的象徵;有些對宗教教義錯誤的理解,以為將一切交託給神,讓神處置好了,但不知道神要每個家庭將財務處理安排好,以便神有更多時間和精神與大家在心靈上溝通;有些對交付保險費這樣小小的代價看不開,不甘心每月多了一筆開支,但不想一想如果出了事有誰去幫忙支付每月大筆正常的開支;有些怕這怕那,就是不怕事到臨頭時自己和孩子怎樣過日子;有些……所以這個社會才需要保險代理人向這些想不通的賢妻良母耐心做工作。只要代理人誠心誠意不懈地幫助下去,到最後除了極少數冥頑不靈不可理喻者外,大多數顧家愛家的妻子都會同意為丈夫和自己參加人壽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