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部分

央計算機研究院的合作中,東導公司目前正在加緊完善第一代的4位、8位單片微型計算機。而效能更為優異的單極型積體電路的微處理器的預研也在加速進行。

同其他領域不同,帝國的半導體行業一直是以國內培養的人才為主,一方面是出於保密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海外缺乏這樣的專業人才。

東導公司的幾位總工程師都是中央理工大學和震旦大學的電子學博士,按照帝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扶持計劃,在未來十年裡,中央理工大學、震旦大學、東北大學、江南大學、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將會陸續擴大在半導體和電子學領域的博士培養規模,保證帝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實力。

目前,幾乎整個的半導體產業都是在為軍工業服務,4位、8位mos微控制器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帝國坦克的火控計算機、測距儀,艦船雷達、火控計算機都急於這一領域的突破而不斷提升實用價值。

在東導公司,以硫化銦為溫控源的新型紅外探測裝置已經研製成功,而在此之前,帝國和納粹德國一樣都是使用硫化鉛為紅外敏感源。硫化銦的價格更貴,工業化生產難度更大,但是它的敏感度也比硫化鉛提高了數十倍,使得整套紅外觀測裝置更為靈敏,整機重量更低,有了這樣的基礎,目前在mbt系列坦克上裝備的紅外觀測儀也將裝備到mt系列坦克之上。

基於硫化銦紅外探測裝置的日漸成熟,長城公司也於去年正式啟動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的小型導彈研製工作,有了紅外敏感裝置和8位微控制器,新型的防空導彈可以直接採用反紅外探測的程控導航,而不是最初計劃中的靠無線電指引攻擊,兩者結合則能更大幅度的提高新型防空導彈的作戰效力。

中國聯合計算機公司則正在推出一款基於8位處理器的新型計算機,這臺計算機將擁有超過此前所有大型計算機的效能。

雖然半導體產業在全國範圍還未能進入可公開化的民用產業階段,但在強大的軍工業需求下,以及中央保密局和科技工業部的聯合組織下,中國的自動化工業體系研究已經在中央國防工業研究院、中央計算機研究院、中央機械研究院、東北工業研究院等機構和主要的大型科技公司展開,中國聯合機械公司和江南機電公司都在進行數控機床領域的研製,軍民兩用的通用型計算機和微處理器也在快速的發展中。

如果離戰爭結束和整個產業的全面開放還有兩年時間,這兩年就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全面加速的時機。

不可否認,雖然在宋皇帝無聲無息的悄然佈置下,整個帝國曆時三十年才逐步消化了東北某基地的那些技術,但由此為中國帶來好處是無窮無盡的,很多領域在國際世界領先歐美近三十年的差距。

帝國從1921年開始研究半導體及單晶材料的純化生產工藝,當時在國際理論和化工研究領域最接近這一區域的就是波蘭化學家揚。柴克拉斯基,邀請柴克拉斯基博士到中央理工大學任教後,帝國加快了這一領域的長期研究和大規模的研發資金的投入,於1925年初步完成了單晶材料的工業直拉法生產,運用於半導體材料、金銀等鉑系金屬、高純度鹽鹼、合成寶石等單晶材料。

在此基礎上,中央科學院下屬的中央材料工藝研究所和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大約研究了超過一千種的半導體材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砷化鎵、銻化鎵、銻化鋁等,這些半導體單晶材料透過工業化的多次拉直法圓晶生產,最終得到純度足夠高的半導體材料,用於二極體、三極體、電晶等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的生產。

因為有足夠豐富的多種可參考零件,加之帝國在過去二十年間投入的鉅額研發資金和數百個分類科研專案的支援,帝國在這一領域的突破速度極快。

從1833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第一種半導體材料硫化銀以來。人類一直在慢慢的摸索半導體材料的運用和研究,而中國則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40年代,基本建立和完善了現代半導體工業的基礎框架。

同時也是在中**工業的龐大需求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40年代初期就已經形成了三大巨頭的局面,保持著在世界範圍內的領先優勢,在國內,目前存在著超過十個半導體的專業研究中心。除了東導等三大公司外,中央計算機研究院、中國國防科學工業研究院、中央理工大學、震旦大學、上海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西南大學、中國交通大學都設立了專業的半導體研究室。

雖然宋彪對此還是存在著比較多的一些長遠的憂慮,但在東導公司。他還是看到了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同東導公司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