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賞罰分明。把咸豐帝留下的這個亂攤子,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滿朝文武無不敬畏,慈安太后一向不愛過問政事,大權皆操在慈禧之手。日久天長,人們幾乎把東太后淡忘了。
同治三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國崩潰。對清朝統治者來說,沒有比這件事更值得祝賀的了。慈禧命議政王奕訢傳旨,嘉獎湘、淮軍,恩封曾國藩為一等侯爵,餘者都晉升一級至三級。並且,獎給銀牌四百兩,黃馬褂十領,朝珠五十副,白銀十萬兩。
同治五年,捻軍回民起義,先後被清政府剿殺。慈禧更是喜出望外,傳旨“普天同慶”,並且,加曾國藩大學士銜、直隸總督,左宗棠為川陝總督,李鴻章為協辦大學士、總督兩江,餘者,各有升遷。於是,文武百官聯銜上奏,頌揚慈禧之德。尤其是才子聚集的翰林院,更是大書特書、大捧特捧。把個那拉氏樂得然飄飄,飄飄然,連北都找不著了。
新任的總管太監安得海,在慈禧面前說一不二,滿朝公卿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有一次,恭親王奕訢有急事,向慈禧稟奏。因為沒有運動他,這小子恨在心頭,藉口說太后正睡覺,把奕訢蹲了兩個多小時。同治皇帝喜歡踢球,有一次,把球踢進西暖閣院裡。小安子硬說皇上驚了太后的駕,竟假傳懿旨,罰皇上站了半個時辰。諸位請想,他連恭親王和皇上都不擺在眼裡,何況他人?至於打罵宮監,勒索百官的事,更是家常便飯了。裡裡外外,上上下下,除慈禧之外,沒有不恨他的。
到了同治七年。有一天,他給慈禧太后按摩。一邊伺候著,一邊講九城的新聞和民間的醜事。慈禧聽了,樂得眉飛色舞。講來講去,就講到同治皇帝身上了。他說皇帝雖小,卻經常與宮女廝混,若不加管束,非鬧出笑話不可。慈禧說:“你看該怎麼辦呢?”小安子笑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早點給萬歲爺成了親,太后不就省心了嗎!”“嗯,說得不錯。你看有合適的嗎?”“回太后的話,奴才發現員外郎鳳秀的女兒不錯。”“多大了?”“可能比皇上小一兩歲。”慈禧道:“現在還小著點,過兩年再說吧!”小安子道:“太后說得對。不過,依奴才看,早一點準備還是應該的。一般的小民,還要經過提媒、相親、定親、娶親這幾道手續,何況是堂堂的皇室?等事情到了眼皮底下,不但太后著急,下邊的人也抓瞎。”慈禧想了想說:“都準備什麼呢?”小安子道:“自然是大婚的服裝。皇后的、萬歲爺的、妃嬪的,裡裡外外還不得幾百套?”“那你就通知內務府和禮部衙門,及早準備吧!””“嗻!”小安子嘴裡答應著,臉上卻露出不以為然的樣子。慈禧問:“怎麼,我說得不對?”小安子趕緊磕頭道:“太后哪有不對的地方?奴才是想……這個……”“有話你就直說吧,少在我面前兜圈子。”“是!”小安子又磕了個頭,搖頭晃腦地說:“奴才怕內務府辦不了這種差事。必須派個精細的人,親自到江南選定衣料和樣式。”“用得著嗎?”“太用得著了。這次派人,一方面是給萬歲、皇后制龍衣,主要是給太后您制幾套好服裝。”
慈禧一聽就樂了。小安子投其所好,又說道:“太后垂簾聽政,把咱們大清的江山治理得這麼好。您雖省吃儉用,奴才可不能不替主子張羅。”慈禧笑著說:“猴崽子,就是你能說。”小安子受寵若驚,更加餡媚地說:“這是奴才心底的話,如有半字虛假,天打五雷轟。”慈禧道:“嗯,是應該派人到江南去一趟。派別人吧?我不放心;派你去吧?按照祖訓,太監是不準離開都門的。”小安子聽罷,尖笑一聲。慈禧問道:“你笑什麼?”小安子正色道:“什麼叫祖訓?祖訓還不是人說的?您現在說句話,也叫祖訓,他們誰敢不聽!”
慈禧暗中想道:小安子說得不是不對。什麼叫祖訓?祖訓還沒有垂簾聽政這一條呢,我不也這麼做了嗎?就憑我要派個太監出京辦事,他們誰敢反對?想罷,說道:“小安子,那我就派你到江南去一趟,替我和皇上採辦龍衣。”“您真是奴才的老祖宗,奴才接旨。”說著,趴到地上直磕響頭。
慈禧停了片刻,把臉一沉,又說道:“不過,你可要檢點著點,別大放肆了。要捅了大婁子,連我也庇護不了。”“嗻,奴才都記到心裡了,我再請示一下,太后讓奴才幾時動身?”“你自己安排吧,哪天都行。”“謝太后,萬歲,萬萬歲!”小安子又磕了頓頭,才哈腰退去。
閒言少敘。小安子回到家裡,他的兩個老婆康氏和馬氏,趕緊到眼前服侍,那位說,太監怎麼還娶老婆?在歷史上,太監娶媳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到明、清兩代,更為普及。小安子娶上老婆,為的是講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