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微量金屬元素,更需要其他必備的輔助條件。比如說毛瓷玻璃白釉料的配方,以及能描繪水點桃花、翠竹紅梅的圖案紋飾的大師,都在蘇氏集團的掌握之中。

釉料配方還好說,高德全覺得自己能夠研究出來,但是毛瓷上姿態各異,形態生動的紋飾卻不是什麼人都隨便描繪出來的。當年為了設計毛瓷上的裝飾紋樣,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工藝美術大師的心血。儘管現在有實物參考,但是筆法稍微不對,就沒有了那種生氣盎然,素潔高雅的韻味了。

在這種微妙的心理下,高德全也不好偏幫王觀,所以乾脆袖手旁觀,反正只要保證他們繼續談下去就行。而且,他也不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因為蘇文弈只要不蠢,就應該明白在這種情況下,拋開他再找另外的合作人,那是最不明智的舉動。

說實在話,蘇氏已經騎虎難下了。蘇虞心中微嘆,表面依然冷淡,開口道:“三成的比例太高了,我們不可能同意。”…;

“那百分之六也太低了。”王觀搖頭道:“我也不可能答應。”

蘇虞脆聲道:“那麼我們可以讓你一步,提高到百分之七……”

“百分之二十九!”王觀懶洋洋的回應。

“你別太過分了。”蘇虞怒目而視。

“彼此,彼此!”王觀漫不經心道,然後伸手拿杯,沒想杯中有高德全重新新增的熱茶,讓他燙了一下,手指猛的彈動把杯子碰倒了,茶水灑了一片。

“呲……”

王觀眉頭一皺,連忙把杯子扶正,再拿了條毛巾把几案上的水漬擦乾。同時發現放在几案上的臂擱也有幾點水滴,隨之用毛巾在臂擱凸面上一抹。

把水滴抹去之後,王觀忽然愣住了,只見在臂擱淺刻的那首詩的下方,隱隱約約浮現了淡淡的筆墨痕跡。墨跡微淡,卻是一些文字,儘管字跡模糊,不過卻能夠識別出來。

“治平二年春日,洪州分寧魯直!”

兩行文字錯落有致,好像是行書,筆法曲折頓挫,十分規範。

“王觀,你剛才在說什麼?”

這時,聽到王觀輕聲唸誦,高德全急忙追問起來:“什麼魯直?”

“就是這個……”王觀把臂擱遞了過去。

在觀察的時候,王觀也注意到,臂擱刻詩的筆法,與淡墨印跡的文字是完全不同的風格,應該是出自兩個人的手筆。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拿起臂擱,高德全最先注意的自然是那首淺刻的詩句。

“這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閒居書事,文字刻工一般,一筆一畫非常的規整,應該是匠人雕刻的。”高德全評價起來,目光落在那些淡墨痕跡上,眼睛突然亮了。

仔細打量,高德全驚喜交集道:“這是……黃庭堅的手跡!”

“黃庭堅……”王觀一怔,然後反應過來:“黃庭堅,字魯直,真的是他?”

“應該沒錯。”

高德全神情有些激動:“洪州就是現在的省城,分寧就是江州的修水,古代歸洪州管轄。黃庭堅就是修水人,在武寧的鄰近,你難道不清楚?”(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92章 做人要知足

“我當然清楚。。。”王觀連忙點頭,然後笑道:“說起來,這個臂擱,或許還是黃庭堅後人賣給我的呢。”

“真的假的?”高德全驚訝道:“這樣的東西可不多見,應該是當年黃庭堅用過的物品,肯定沒少花錢吧。”

“沒花多少錢。”王觀笑道:“德叔你看,臂擱上的筆墨文字,沾水之後才顯示出來的。原來什麼也沒有,大家都不知道是黃庭堅的東西。”

霎時,高德全也注意到這個細節,仔細觀察起來。半響之後,他才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這個臂擱應該是匠人做好的成品,年輕的黃庭堅看到了,覺得上面的勸學詩不錯,比較符合他當時的情況,就乾脆買回家了。之後,他再在臂擱上落款題字。”

“臂擱的表面已經刮皮去青,筆墨很容易依附在上面,但是竹子畢竟不同紙張和絹布,經過幾百年的時間流逝,竹面上的墨跡也慢慢揮發變談了,幾乎已經看不見。只有沾了水漬之後,才出現了原來的印跡。”

高德全慢慢的分析道:“黃庭堅生於宋仁宗慶曆五年,到英宗治平二年的時候,應該是二十歲左右。青年時期的黃庭堅,正在埋頭苦讀,準備迎接兩年後的科舉。這段時間的生活,非常契合詩中的闡述,窗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