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團的時候,六月七日,鄒容在通化建立了一家報社,發行專門針對軲轆山這一片的報紙,名為《向前!》。
鄒容給楊小林的計劃書說的很明白,這份報紙目前是免費給各個屯子發放,每個屯子四份報紙,一份給他們當地的民兵隊長,也就是那些地主老財,還有一份貼在屯子門口顯眼的地方。剩下兩份都交給屯子裡面識字的讀書人,由他們負責向屯子裡的百姓宣傳報紙上說的是什麼。
內容方面主要是講述陳天華那個理事會頒佈的政策,還有告訴那些老百姓,自己這些人從海外回來是幹什麼的,軲轆山上的兄弟們拿槍戰鬥又為的是什麼。這個事情楊小林以前想做但是從來沒有做過,他是定期召開訴苦大會,但他一直沒有一套完整的指導理論,當解放軍那時候看過的一些這方面資料,由於太枯燥乏味,早已經被他忘記了。
而鄒容的到來顯然彌補了這一片空白,訴苦大會還是照樣開的,鄒容說這個形式不錯,在對老百姓這方面他發行報紙,慢慢的灌輸理念,而在部隊裡面,鄒容在楊小林的幫助下成立了革命宣傳委員會,鄒容擔任會長。…;
系統的理論指導還沒有出來,鄒容說這有點難度,他們現在人手太少,估計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需要時間而已。
幫楊小林做生意的那個人是司徒美堂的弟子,叫穆權,楊小林現在才知道,一直非常愛國的司徒美堂先生原來是一個江湖人物,他是洪門在美國的堂主。穆權在海外的路子非常廣,那些海外華人的工廠在接到穆權的電報之後基本上都是二話沒說,也不問楊小林的工廠怎麼樣了,先下了訂單。而且那些人給他的價錢都很高,基本上已經封頂到了無利可圖的地步,也就是說,那些在海外的中國商人根本沒有打算賺楊小林的錢,他們只是義務的在幫軲轆山銷貨。
這讓楊小林非常感動,也就是八月上旬吧,第一家建立在清源的工廠發動了馬達,楊小林的工業發展也邁出了第一步。
與此同時周同等人終於仿製出了輕機槍,各方面都和麥德森輕機槍不相上下。
軲轆上並沒有開始生產,而是轉而進入了擲彈筒的研製。
人多就是好辦事,從頭幾個月的情況來看,陳天華他們就是按照計劃書來進行的,除了科技上面進展沒有尺度可以衡量之外,其他的方面都沒有讓楊小林失望。
而楊小林這一段時間則可以專心的打造自己的部隊,下面的部隊就交給下面那些兄弟來練,楊小林對他們放心。這半年的時候他的心思主要放在民兵和尼雷爾的特種作戰部隊的身上。
楊小林以前一直認為現階段可能還沒有進行特種戰的條件,但是四平醫院那次襲擊讓他忽然醒悟,決定能不能打這種方式戰鬥的不是裝備,而是人員的素質和情報。只要情報夠準備,兄弟們的素質夠高,只要對方露出那一點點破綻大軍沒有辦法插進去的時候,就可以用這些人打一個突襲!效果絕對不比正面戰場的勝利要小。
他現在總算明白自己為什麼當初沒有考上特種兵了,那是因為自己一開始對特種兵理解根本就是錯誤的。
特種兵的訓練和民兵的訓練完全不同,不光是訓練科目上面有些巨大的差異,就是方式也不同。民兵的訓練是那種開放式的,相互之間還交流一下經驗,有什麼的好的辦法大家拿來一起用。
但是尼雷爾的特種大隊不同,他們越來越神秘,到現在甚至連金大刀都不知道尼雷爾手下那些人天天在幹什麼。
當陳天華和鄒容這些人經過半年的時候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時候,楊小林也開始檢驗自己的成果,他讓各個團部都舉行了一次民兵比武大會,每一個縣城取第一名來軲轆山參加決賽。
十二月十三日,當大雪已經覆蓋了這片土地的時候,根據地內十一個縣城的十一支民兵隊伍來到了軲轆山,他們將在這裡進行為期四天的軍事比武,獲得前三名的隊伍可以得到物資裝備,還有一面錦旗,來參賽的民兵每人還能得到一百文大錢,三斤高粱面的獎勵。
獎勵是少了點,就是那麼一個意思。其實這些民兵也願意來,現在也沒什麼活幹,來這裡一趟就算得不到前三名也能混一個熱鬧,呆在家裡不也是待著麼。
楊小林特意邀請那些縣令,還有陳天華等人上山觀看這一次比武大會。陳天華本來是不想來的,他真的很忙,但是楊小林告訴他,再忙也要來看看,這是自己向他們彙報自己的成績。…;
陳天華這才手頭的事情放下,來到軲轆山上,楊小林發現這個型男當真消瘦了許多,短短半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