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打贏嘛,因此《徵清大作戰構想》上來就說要和清軍短兵相接,刺刀見紅,從朝鮮一路打到直隸,在那裡和清軍決戰,一戰定乾坤。從此日本就是東亞霸主,以下省略的各種腦補yy,完全可以寫一本小說了。
結果海軍就呵呵了,海軍省官房主事山本權兵衛問了一個問題:“帝國陸軍有沒有優秀的工兵。”
“帝國陸軍的工兵都很優秀。”川上這麼回答到。
“那好,現在開始就趕快在九州和釜山之間架起一座橋來,要不然陸軍沒法過海。”
川上:“……”
好嘛,這個時候陸軍才發現,自己制定作戰計劃完全沒考慮到海軍的問題。
看來陸軍馬糞和海軍你幹你的我幹我的歷史真是源遠流長啊,二戰日本陸軍造運輸船,造驅逐艦,造航母看不就是為了甩開海軍單幹嗎。
不過現在,日本陸軍還得眼巴巴的指望著海軍。
山本權兵衛的話給陸軍的作戰計劃填上了重要的環節:“徵清作戰是渡海作戰,沒有海軍的護送,陸軍無法登陸。在海軍獲得黃海的控制權之前,運兵運糧的所有船隻都在北洋水師的威脅下,一旦北洋水師切斷陸軍的兵員、軍火、糧草補給線,不管朝鮮登陸了多少人,也不管這些人如何善戰,就只有失敗這個唯一的結果。”
“所以這次作戰,海軍最大和最終的任務就是自主行動,奪得並且確保制海權。其餘的陸軍部隊運輸和護航活動都不能對海軍的自主奪得制海權行動構成障礙。”
被山本權兵衛上了一課的陸軍們開始正視海軍在自己作戰計劃裡的作用。於是耗時4年制定的《徵清大作戰構想》裡分別制定了日本海軍取得黃海渤海制海權,日本海軍和北洋水師都不能取得制海權以及北洋水師去的制海權三種情況的作戰方案。
陸軍準備好了,就看海軍了。
而海軍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怎麼幹掉定鎮二艦。
北洋水師怎麼也不會想到,日本海軍第一次開始真正討論如何擊沉定遠的問題,是在1891年7月10日,北洋水師訪問橫濱時,作為接待艦而陪伴在旁邊,距離僅僅幾百米的扶桑號的軍官休息室內進行的。
而此時二景艦還未服役,面對定鎮二艦356毫米複合鋼面裝甲日本海軍根本無能為力,而且與歷史不一樣,現在的定鎮二艦的防禦能力是經過中法戰爭兩場海戰實戰驗證過的。
定鎮二艦在大陳海戰中被法國海軍的239毫米主炮多次命中,但是卻受損輕微,而此時日本海軍威力最大的艦炮也不過是浪速號上的德制260毫米35倍徑架退炮,能給定鎮二艦造成何等損傷根本是未知數
其實這也是日本海軍看不上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的原因,因為勃蘭登堡級的主炮也是260毫米的,雖說倍徑增加了,射速提高了,不過沒實際用過的日本人自然不清楚在實戰中到底能有怎樣的表現。
既然一時半會得不到更大口徑的炮了,那麼就換一個角度來想辦法。1874年曾前往德國留學,對火炮研究頗有造詣的山本權兵衛提出用中口徑速射炮利用射速優勢和數量優勢,透過單位時間內命中敵人儘可能多的炮彈,摧毀敵人的上層建築,殺傷人員,影響指揮,最終達到讓對方喪失戰鬥力的目的。
也就是後世軍迷常說的洗甲板,山本權兵衛可以說是洗甲板黨的創始人了。
不過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此時日本海軍和北洋水師都還都是使用六分儀進行測距,在4000米距離上,六分儀的誤差是170米。為了降低測量誤差提高修正的精度,日本趁北洋水師主力艦艇都在日本訪問,開始對其進行精確測量。
並且為了保證測量資料的準確性,在橫濱和長崎兩地有海軍和陸軍以及政府土木部門分別測量。
日本人不僅把對手的情況摸清了,還開始對自己內部的人員精挑細選。1892年,山本權兵衛在西鄉從道的支援下開始進行海軍組織整頓,讓不適合海軍的軍官們下崗。
山本權兵衛收集並整理了一份包含8名將官,89名校官和尉官的名單,決定讓這些走人。其中不乏在明治維新中立過功的老資格,以及薩摩藩的前輩、同鄉。
看著這份名單,就連陸軍出身西鄉從道都下不了決心,而山本權兵衛的態度很堅決:“這裡面有些人根本跟不上時代,還停留在風帆戰艦的時代,他們連蒸汽軍艦到底應該怎麼使用都不知道,根本是海軍進步的絆腳石,所以必須清理掉。”
於是西鄉從道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