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眼思索了片刻,這才睜開雙眼,略帶疑惑地看著王大胖,緩緩道:“這首歌,跟童安格先生的《耶利亞女郎》有點相像,講的都是要尋找心目中完美女郎的故事。不過,與《耶利亞女郎》單純的深情渴望呼喚不同,這首歌的結局,是說‘我’變成一隻小羊讓那姑娘鞭打,聽起來總有點自虐的味道。但不知道為何,每當我聽到這處,總覺得有種淡淡的惆悵,甚至會有一種奇異的悸動縈繞在我心懷。作國畫要講究意境,寫詩詞同樣要講究意境,而意境的高下之分,往往就是神品與庸作的最大不同之處。從意境的角度來看,《在那遙遠的地方》要遠在《耶利亞女郎》之上。”

王大胖心中暗贊,王易果然是天賦極高之人,自己還沒解釋,他就已經能猜測到一二。他點點頭,欣然道:“王先生果然是學藝術出身的,對於藝術的體驗,遠比一般人深得多。一般人聽過這首歌之後,也就聽完就算,很少會想到什麼意境之類的東西。不過,我今天想說的可不是意境作畫寫詩的道理,我想說的,是這首歌反映的心理情結。”

“心理情結?”王易一怔。

“不錯。”王大胖問道,“王先生應該對現代心理學有一定的瞭解吧?”在他印象中,王易是學過心理學的。這其實不難猜測,一個能創造出“井中月”“劍心通明”這類精神境界名詞的作者,一個在描寫打鬥時注重精氣神相結合的小說家,怎麼可能對心理學一無所知呢?

“確實。”王易被王大胖天馬行空般的提問方式弄得一頭霧水,但還是頷首道,“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就已經很喜歡精神修養之類的東西。當時,我副修的正是心理學,還曾經跟心理學系的一位博士學了幾年瑜珈打坐。”

“那麼,對於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學說,王先生當然也是略知一二的囉?”

“當然,精神分析學這是當代最主流的心理學派,只要稍微瞭解過20世紀的心理學發展,都不可能不知道佛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佛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意識,而潛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主體,就是無意識。而他的弟子榮格,則進一步發展了他的學說。榮格認為,在人類的無意識裡頭,有一部分是為一個群體所共有的。這一部分共有的意識,就是集體無意識。”王易點點頭。

“這就好像我們使用的電腦,”王大胖想到文章中的一個比喻,介面道,“我們用的電腦,都不是一個裸機,而是在買的時候,就已經被捆綁了眾多軟體。我們從出生到成長,就像電腦一樣,會在一個群體之中逐漸被捆綁成這種那種的集體無意識,而且我們還不能像刪除電腦軟體那樣去刪除它們。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根本就無法意識到它們的存在,而救星情結,正是其中的一種。”

“救星情結?”王易又是一愣。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期待救星的出現,都渴望被人拯救。”王大胖道,“比如在乾渴中期待一杯清水,比如在貧困中等待一筆匯款,當你得到了,你就獲救了。這種情結,越在困苦中,越為明顯強烈。”

“而這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就蘊含著強烈的救星情結。”王大胖進一步說明:“姑娘就是歌詞中的‘我’期待的救星。歌詞中的主角‘我’,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牧羊人,每天過著單調平凡的牧羊生活。突然有一天,一位住在遙遠地方的好姑娘出現了。她對我許下承諾,她會讓我走進她的帳房,每天,我都能看到她那活潑動人、明媚如明月的眼睛,看到她那那粉紅的笑臉,看到她那美麗金邊的衣裳。於是,我拋棄了所有的財產,走到她的帳房,為她放羊……”

王易身軀一震,拍了拍大腿,介面道:“我終於明白你為什麼要我聽這首歌了。確實,歌詞中表達出來的救星情結,的確與武俠小說的一貫主題相符合。武俠武俠,其核心的精神,不在於武,而在於俠。什麼是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說到底,還不是拯救二字麼?”

“不錯。”王大胖重重點頭,“其實,傳統的武俠小說,說到底不外乎是兩件事——拯救主角與主角拯救他人。一個平凡的少年,或者是揹負血海深仇的少年,因為什麼機緣巧合,得到了拯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比如說進入了一個超牛逼的門派,比如說拜了什麼世外高人為師,比如說偶然得到了什麼武林秘籍,總之,他得到了拯救,學到了什麼絕學,開始有了當大俠的本錢。然後他一路行俠仗義,拯救他人,而在這行俠仗義救民於水火的過程中,他又可能會遇到什麼兇險,然後又會被人拯救——通常這時候救他的人不再是什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