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絕不會想到,就在他這邊改變戰略的同時,他心目中的友軍,即皇甫嵩的大軍,依舊在長安駐紮,而且,這一停就是整整七個月。
沒錯,皇甫嵩,拒絕發兵援助董卓!
內鬥?
不,這只是因為,看穿了董卓心中真正意圖的,並非只有韓遂一人而已。(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三章 韓董交鋒
'……朝廷窘迫,今卒丁新募、谷糧未行。……緩三月以練兵……我等奉詔令,當思效天恩、窮圖己身。……賊今勢大,仲穎兄處隴西、系社稷,望施解數阻敵於外,盡力於國。……
十幾日後,董卓收到了來自皇甫嵩的書信回覆。僅只是粗略掃了幾眼,他便被皇甫嵩在信中的說辭氣地虎目瞪圓、渾身發抖。
“什麼情況?”
見董卓一副活見鬼的表情,張煌心中好奇,站在董卓身後觀瞧。這看著看著,他臉上的表情也逐漸變得古怪起來。
“皇甫嵩……竟然拒絕發兵?”
瞅了一眼面色陰沉的董卓,張煌不禁心中莞爾。在他看來,皇甫嵩十有*是看穿了董卓禍水東引、欲坐收漁利的策略,在回信中義正言辭地教唆董卓在隴西阻擊涼州叛軍,但他自個死活就是不答應出兵,說什麼要“緩三月以練兵”,這擺明了是藉口。
要知道朝廷吃了上回“湟中義從”的大虧,這回組織起來西征的軍隊,那可全都是從河內、河間、三輔之地徵集的駐守軍,絕不是什麼新兵,你皇甫嵩若是說軍隊需要十日時間磨合磨合這也就算了,可這三個月,三個月足夠西涼叛軍一路打到長安了。到時候這段期間的損失誰來承擔?張煌可不相信皇甫嵩考慮不到這些事。
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皇甫嵩寧可延誤戰機也要拒絕董卓求援的請求呢?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皇甫嵩看穿了董卓欲坐山觀虎鬥、坐觀西涼叛軍與他朝廷徵西大軍成敗的險惡用心,因此他按兵不動,想要先看看董卓接下來的打算。
不難猜測。若是董卓當真懷有二心、不管是不是被迫投向涼州叛軍,皇甫嵩都勢必會將他作為率先打擊的目標,寧可暫時放棄西涼叛軍帶來的威脅,也要先行剷除隴西勢力,剷除董卓這個隱患;但反過來說,倘若董卓願意率領隴西勢力與西涼叛軍交惡,那麼皇甫嵩“借刀殺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藉助西涼叛軍的手,瓦解了一部分董卓的兵力。也算是替朝廷好好教訓了這條懷有不臣之心的惡蛟。
“好一招驅狼吞虎之計。”董卓的心腹謀士李儒在看罷了那封書信後長長地吐了口氣,想來這封信重新整理了他對皇甫嵩的認識。
皇甫嵩,那可不是朝中那些迂腐的朝臣可比,只要利大於弊。坑一坑像董卓這樣野心勃勃的同僚,他幹得出來。
“這可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
眼瞅著董卓與李儒面面相覷的表情,張煌雙手枕在腦後舒服地靠坐在躺椅上,嘴裡嘖嘖地發出了並不帶惡意的調侃。
不難猜測,眼下的董卓、李儒二人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意思,前有韓遂、邊章威逼利誘逼迫他將狄道拱手相讓,後有皇甫嵩虎視眈眈,一旦董卓暴露絲毫不臣之心,恐怕多半要將他與西涼叛軍一道剷除。
“要不然索性就投了韓遂?”張煌笑著調侃道。
“絕不可!”李儒當即大搖其頭。特地加重了語氣義正言辭地說道,“漢室雖日漸勢微,然民心猶附。若反戈必遭千夫所指、萬民唾罵。西涼雖地廣,然何及中原富饒?”
他這番話,實際上並不是說給張煌聽的,而是他看出董卓似乎有被張煌那句玩笑話說動心思的徵兆,因此當即開口想要叫董卓打消這個念頭。
與韓遂、邊章那等反賊合作,那可註定是一條難以回頭的不歸路。姑且不說韓遂、邊章二人能否在朝廷勢力的反撲中守住目前所傾吞的地盤。但是與賊合謀、同流合汙,卻勢必會遭到天下人的斥責。
在這個時代。一旦失去了“大義”,那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要出兵!”李儒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管皇甫義真到最後是否派兵支援,這一仗咱們都要打。而且要不惜一切代價!”
“不惜代價?”李儒這較為反常的話讓董卓聞言為止一愣,要知道他隴西郡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四五萬兵力,而對過的西涼叛軍,那可號稱有三十萬大軍。
將軍的武力的確可以扭轉一場仗的勝敗走向,但正所謂蟻多咬死象,擁有強大武力的將軍被如潮如海的雜兵殺死,這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