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馬,右騑。公主油畫安車,駕三,青交路,以紫絳罽軿車駕三為副,王太妃、三夫人亦如之。公主助蠶,乘油畫安車,駕三。公主有先置者,乘青交路安車,駕三。
諸王妃、公太夫人、夫人、縣鄉君、諸郡公侯特進夫人助蠶,乘皂交路安車,駕三。
諸侯監國世子之世婦、侍中常侍尚書中書監令卿校世婦、命婦助蠶,乘皂交路安車,儷駕。
郡縣公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朝及蠶,各乘其夫之安車,皆右騑,皂交路,皂帷裳。自非公會則不得乘軺車,止乘漆布輜軿,銅五采而已。
王妃、特進夫人、封郡君,安車,駕三,皂交路。封縣鄉君油軿車,駕兩馬,右騑。
自過江之後,舊章多缺。元帝踐極,始造大路、戎路各一,皆即古金根之制也,無復充庭之儀。至於郊祀大事,則權飾余車以周用。六師親征則用戎路,去其蓋而乘之,屬車但五乘而已。加綠油幢,硃絲路,飾青交路,黃金塗五采,其輪轂猶素,兩箱無金錦之飾。其一車又是軺車,舊儀,天子所乘駕六,是時無復六馬之乘,五路皆駕四而已,同用黑,是為玄牡。無復五時車,有事則權以馬車代之,建旗其上。其後但以五色木牛象五時車,豎旗於牛背,行則使人輿之。牛之義,蓋取其負重致遠安而穩也。旗常纏而不舒旆,所謂德車結旌者也。惟天子親戎,五旗舒旆,所謂武車綏旌者也。指南車,過江亡失,及義熙五年,劉裕屠廣固,始復獲焉,乃使工人張綱補緝周用。十三年,裕定關中,又獲司南、記裡諸車,制度始備。其輦,過江亦亡制度,太元中謝安率意造焉,及破苻堅於淮上,獲京都舊輦,形制無差,大小如一,時人服其精記。義熙五年,劉裕執慕容超,獲金鉦輦、豹尾,舊式猶存。
元帝太興三年,皇太子釋奠。制曰:“今草創,未有高車,可乘安車也。”太元中,東宮建,乘路有青赤旂,致疑。徐邈議,太子既不備五路,赤旂宜省。漢制,太子鸞路皆以安車為名。自晉過江,禮儀疏舛,王公以下,車服卑雜,惟有東宮禮秩崇異,上次辰極,下納侯王。而安帝為皇太子乘石山安車,制如金路,義不經見,事無所出。
中宮初建及祀先蠶,皆用法駕,太僕妻御,大將軍妻參乘,侍中妻陪乘,丹陽尹建康令及公卿之妻奉引,各乘其夫車服,多以宮人權領其職。
《周禮》,弁師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