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極致的帝國。這個國家就只有皇帝、軍隊和百姓!
經過不斷的錘鍊,蔡國上下,化作了蔡國皇帝的一把利劍!現在,利劍第一次出鞘了。
三十萬大軍,帶著蔡國自己研究、或者是從商王國那裡購買來的軍火,浩浩蕩蕩撲向蕭國。
僅僅半天后,蔡國和蕭國的大軍在蔡國‘永川郡’的南邊相遇。自大的、沒有怎麼防備的蕭國大軍,一接觸就被打的大敗。
瘋狂的蔡國大軍,並沒有預料中的腐朽,反而殺氣蓬勃,蕭國竟是被殺得一退再退,一路上不知多少人被殺。
有道是兵敗如山倒,蔡國皇帝御駕親征,領著三十萬大軍不斷壓著敵人潰軍戰鬥,讓蕭國大軍竟然沒有整頓士兵的時間。
追一路、打一路、殺一路;這一場追逐戰,最後成了單方面的屠殺。
為了軍功,蔡國計程車兵殺起來毫不手軟。俘虜?不要!
當天夜晚時分,雙方大軍竟然重新打回了蔡國舊都上庸城;而蔡國大軍過城不入,直撲蕭國邊界。
等蕭立明察覺事情不對,已經來不及離開!蔡國大軍一舉越過沒有什麼準備的蕭國邊界,繼續一路凱歌、也是一路殺伐。
一路殺戮下來,蔡國士氣愈發高亢,而蕭國士氣愈發低沉。一方追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方潰逃的速度越來越快,形成雙重加速效應。
蕭立明最後沒有辦法了,也只能咬咬牙,玩御駕親征的把戲,帶領十萬皇家御林軍兵團前往迎戰。
最後,雙方竟然是在蔡國舊邊界、也就是當年蔡國和大夏國的邊界重新對峙。
至此,蔡國大軍才算停下腳步,也有些疲憊了。而蕭國也損失五十多萬精銳,無法繼續征戰。
只此一戰,對蕭國來說,可真的是‘辛辛苦苦一輩子,一夜回到發家前’。辛苦經營這麼多年,又被打回了原型!
遙想當年,蕭立明野心勃勃,想要取代大夏國。
後來,因為李玉龍、李賢等原因,只能偏居一隅。
再後來,蔡國衰敗,蕭立明趁機擴張,才有了六郡之地。
現在,一場戰爭下來,蕭立明重新縮回寶豐郡。或許,還有東邊小半個新安郡。但唐國從來沒有停下爭奪新安郡的腳步。
深夜時分,蕭立明坐在龍椅上,久久無語。怎麼也不會想到,事情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前方進攻蔡國的五十萬大軍,徹底煙消雲散;大部分士兵不是被殺死,而是被嚇跑了,當了逃兵。
但現實情況就是——蕭國五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國家的軍事力量陡然縮小了一半。這且不說,戰敗的陰影、國土面積縮小三分之二等等,更是致命的打擊。
“只剩下寶豐郡和半個新安郡,我們還能幹什麼?”這一刻,蕭立明真的有些窮途末路了。
本想撿個便宜,不想卻是撿了一隻刺蝟,這刺蝟還帶毒!
皇后季雲雅出現了,“陛下,我們向商王國求救。向……向青青求救。實在最後沒有退路了,我們就去投靠李賢吧。憑藉青青的關係,李賢至少不會殺我們。”
蕭立明沉默良久,終於不得不點頭。是啊,當蕭立明造反的那一刻,就沒有退路了,很少有股國家願意接受蕭立明投降——萬一你再反了呢?
很多時候,對於這樣造反稱帝的人,大家都是一刀殺掉了事!
好在,蕭立明有個好外孫女,夏青青做了商王國的王后,李賢心胸也還不錯,這也算是一條退路了。但這條退路,也只能勉強保命而已。(未完待續。)
第五零一章 黃雀在後
李賢是半夜時候,被丫鬟叫醒的;睡到半夜被叫醒,當然很不爽;但當聽到蕭國與蔡國的戰果後,李賢的起床氣就飛走了。
整個商王國連夜開會,商討這種境況。
大家討論的主要是三個內容:
第一,幫助蕭國支撐場面,不能讓蔡國滅掉蕭國。
第二,我們自己吞下蕭國。
第三,不管不問,將這件事情交給李玉龍那裡處理。
大家討論的很熱烈,各有各的道理。
一直爭吵到黎明瞭,眾人竟然還沒有拿出一個不錯的意見來;主要是李賢現在也有點拿不定注意,這事情發生的太突然、而且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
要支撐蕭國的道理很簡單——不能讓西北方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必須要讓蕭國、蔡國同時存在。
要吞下蕭國的道理更直接:商王國在廣陵郡那裡是一個‘細腰’,要吞下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