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這件事卻意外地成功了 記住哦!
八十五章 學生食堂【三更】
五月二十,趙明禮家的“學生食堂”悄悄開業了一大早,小小就熬了一大鍋包穀面夾白米的稀飯,菜是在附近的菜農手裡買的,一會兒就會送上門來
這學生食堂開業的事情,說來多虧了趙明禮的同僚,那位齊老秀才,再者也是因緣際會
端午剛過兩天,學堂裡頭就有兩個孩子因為午間吃了壞掉的肚子,上吐下瀉趙明禮和齊老秀才都嚇壞了,又是請大夫,又是通知孩子家長的
完了倆人閒聊,趙明禮不由說起了自己小時候求學的經歷,也是須得每日帶著午飯,冬天就是冷的,夏天又怕餿了,實在是可憐齊老秀才也搖頭,雖說往年官塾裡頭學生不多,可每到夏天總會有一兩個孩子因為吃了餿掉的飯菜而鬧肚子,實在是件叫人心疼的事情
趙明禮回家,長吁短嘆老半天,想起陳氏說的讓學生吃飯,收點飯食錢的事情,不由得仔細琢磨了一番,到底還是覺著拉不下這份臉皮,又叫了陳氏進門商量收拾飯食的大小事體都是小小在弄,陳氏哪裡說得明白?乾脆將小小叫進了書房,三人商議一夜
末了,這事還是要問問學正王大人
王大人倒是極為贊可,說趙明禮有仁者之心,立時允了
於是小小便定了選單,定了價格,請趙明禮送與學正過目,待學正認可之後,又在官塾宣傳了一番豈料官塾裡頭孩子樂意吃這午飯的不過五六個,學宮裡頭附學苦讀的四五個秀才們倒是極歡迎
五月十五又放了一天端午假次日小小便照著定的選單,整治了份例菜送與學生們嚐了,大家紛紛稱好小小這才心頭略定,定了五月二十正式開業匆忙迴轉來安排一應事宜
陳氏倒成了打下手的
先是封了內院的東南角門,重新將外院東廂房開了個小小角門,這樣送菜送米的也就不用送到後院,直接在前院就可處理
東廂房則設了簡單的桌凳等物,作為吃飯的場所陳氏又照著小小所說,令購置了幾隻大些的瓷盆,一些碗碟兒,這食堂也就算是一應俱全了
小小是仿著學諧堂一般的設定,菜品兩素一葷夏天有粥,隔些日子熬點湯,主食有施州人愛吃的“金包銀”和包穀面饅頭一份飯菜作價十文,另有鹹菜,用大碗盛了置於桌上任由學生們取食
今日算是第一日正式營業,小小極為上心,早早定了一板豆腐,幾樣小菜,打算肉菜就做個家常肉末豆腐,費肉不多,又是個葷菜兩樣素菜,一樣打算炒個酸香洋芋片,一樣來個清炒白菘酸香洋芋片不用擱醋,將小李氏做的酸菜湯汁子擱點進去,又開胃又下飯,往常在趙家老宅,小李氏這樣做過,她當時就覺得特別好吃下過苦功向小李氏討教
清炒白菘說起來簡單,但是挺考驗人的,不過有個好處就是費鹽不多,以清爽甘甜取勝
這幾個菜,小小出,很有幾分自信待得菜農將菜送來,她便同陳氏仔細擇了,拿揹簍裝到河邊去洗菜
陳氏心裡也極高興如今她倒有幾分慶幸,幸虧是將這孩子帶回來了,不然指望趙明禮那點子薪俸,一點進項都沒有,這一家老小還不喝西北風去?所幸這孩子聰明,而且能幹,這才多少日子,灶上功夫從火也不會燒,到如今上得大灶,還事事不用自己操心
午間剛將菜品準備好,稀飯已經涼得溫溫的,第一個客人就上了門竟然是學正王大人
雖說見過一面,陳氏還是頗不好意思,還是小小機靈,趕緊喊了正看書的天賜出來,將王大人請到前院趙明禮的書房坐了
王大人捻鬚微笑,對天賜得體的應對很是滿意,不過他今日來的目的不是在此,關鍵是今日開張的飯食,問清了飯堂的位置,抬腿便走
天賜不敢怠慢,陳氏作陪,三人往東廂房去了
東廂房裡設了兩張八仙桌,上頭一個小瓷盆,盛著鹹菜,旁有條凳等物靠牆一張長桌,上頭設了幾個炭盆,燒著炭,架了水盆,裡頭才是盛了菜的瓷盆另有一個同樣的炭盆上頭,架的熱水裡頭是碗筷等物
王大人讚許地笑了笑:“這法子倒是好,隨時來吃,隨時都是熱的且盛一份與我嚐嚐”
陳氏趕緊夾了碗起來,將每樣菜盛了一些,端與王大人品嚐他每樣嚐了一點,點頭道:“家常味道,不過這白菘倒是特別清甜,是何妙法,也說與本官聽聽?”
這個陳氏是知道的,趕緊答道:“並無他法,只是擱的油多些罷了”
王大人想了想問道:“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