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駐在阿索斯聖山附近辦公收稅)達成了協議,讓這群人攜帶著戰馬入營宣誓服役。
接著,皇子將伊庇魯斯人統統編練為輕矛手和弓箭手,而瓦達瑞泰騎兵則全部發放輕便的亞麻甲(確切說是亞麻和綴甲片的混合)和反曲弓,就這樣短時間內就編練出兩千騎兵和三千步兵,稱為“莫利亞新軍”,總教習官是皇子的軍事顧問泰提修斯和帖薩利的杜蓋留斯狄奧格尼斯兩位。
隨後,皇子又模仿高文和安娜的具裝騎兵,也組建了支重灌騎兵隊伍,共六百人,其中二百人是募集來的諾曼、義大利、法蘭克流浪傭兵,身披甲冑手持騎矛,稱作“槍騎兵”;其餘四百人是本土的騎兵,但卻不是普洛尼亞地主充當的,大部分都是皇子徵集來的牧人或小吏,亦披著扎甲,用輕型的短矛和弓箭配合“槍騎兵”作戰,被稱作為“輕騎兵”——這支隊伍比起具裝騎兵來,作戰更加迅猛輕便。所有騎兵的夾槍衝鋒或格戰訓練,皇子全部交給了布洛瓦伯爵和諾曼底伯爵,這兩位被皇子以高薪和特許的封邑給聘來,在此為皇子效力,這種情況並不稀奇:羅馬皇帝和將軍很早就僱傭貧窮勇猛的西方人,擔當傭軍了。
乘著此次朝聖者對達尼什蒙德的大舉征伐,皇帝也部屬了各路戰線:
皇帝親自撥出五百名特科波士兵,為“勞迪西亞大伯爵”雷蒙德保駕護航;
科薩和佈雷努斯各出三千步騎,順著非拉多菲亞姆和阿菲永北上,統統交給哈羅德統率,皇宮侍衛長米哈伊爾輔之,加上原本駐屯在比提尼亞的人馬,湊齊八千人“尾隨”朝聖者主力大隊光復失地,目標為卡斯塔莫努、岡加拉為核心的帕弗拉哥尼亞地區;
約翰皇子派遣出全部的新軍,由泰提修斯為大將,布洛瓦伯爵與諾曼底伯爵為副將,則直接從阿菲永順著薩卡里亞河進軍,目標為安卡拉堡;
高文(皇帝的一支奇兵,滑稽表情)則全力圍攻開塞利,切斷達尼什蒙德在高原西南的援軍,保障莫利亞新軍對安卡拉的圍攻。
至於特拉布宗的西奧多羅老將軍,也出動四千精兵,自“新凱撒利亞門”出動,威脅阿馬西亞城。
這個部署為標準的“各路並進,互為犄角”,目的就是讓梅里克捉襟見肘疲於奔命,隨後一鼓將達尼什蒙德打殘乃至滅亡,就像當初羅姆蘇丹般,皇帝為此真的是花費了很大的心血,“朕得到訊息,吉利基可能已死於他的宮廷陰謀,現在科尼雅、安卡拉已陷於梅里克敵酋之手,統治不穩,人心都渴慕迴歸羅馬帝國。約翰的新軍可大膽突進,只需提防高文那個逆賊就行。”
但私下地,約翰皇子卻也有自己的算籌部署,他在出發前已經將泰提修斯、斯蒂芬和羅伯特喚來,單單撇開了狄奧格尼斯,“我和我的突厥奴隸坐鎮科林斯,就不參加這次征伐,凡事都要聽從泰提修斯的。此外,新軍不可能是高文的敵手,故而我建議你們——一避讓高文的軍事行動,不要爆發任何衝突;二來此次以參與實戰磨練為根本要務,不一定非得攻城略地;第三點值得注意,對於雷蒙德爵爺,不必聽從他的排程,保證新軍的指揮獨立。”
奇維特營地內,康拉德元帥也對心腹屬下說了相同的話語,“我軍進入帕弗拉哥尼亞山區後,士兵統統不準離開你們的眼界,而你們則不可以離開我和比瑟大主教的眼界,大家團結起來,接戰時儘量靠後,屯營時保持警備。”
尼科米底亞處,阿基坦公爵同樣將其餘兩位伯爵和所有的騎士召集起來,“我們全是來自阿基坦、圖盧茲和蘇瓦松等地區的武士,大家都要同氣連枝抱成一團,外人的命令不要隨便進來。”
當聖靈降下節到來後,各處兵馬除去比提尼亞一路外全部彙集在一起——米蘭大主教比瑟為整個原野上的龐大隊伍做出了武器祝聖儀式,而後全軍很自然地分為了兩股隊伍:泰提修斯的五千人馬,揚旗從尼西亞東山谷道,朝安卡拉直接而去;其餘大軍共二十餘萬,浩浩蕩蕩,隊伍的頭走到布拉西龍和比提尼亞交界處,尾巴還留在尼西亞城郊處,整支大軍又是分為三個陣列,雷蒙德走在最前面,康拉德在中間,吉約姆在最後,而中途當中後兩者還不斷變換位置,好像都在很謹慎地爭奪“最後”。
“完全,完全沒有身為,身為基督戰士的,節操,真是怠惰!”往深峻山谷望去,聖矛下的雷蒙德勃然大怒。
當蜿蜒的山路逐漸變為寬闊坦途,雷蒙德單憑肉眼就能看到遠方浩渺黑色的攸克興海,他們要前進到錫諾普城堡,將其作為中繼站,再轉入對帕弗拉哥尼亞的總攻掃蕩。而在其下海濱的荒原上,一支羅馬帝國的軍隊正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