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著天和帝和謝晴之間的對話,便是傻子也知道天和帝的決策了。
原本不少反對謝晴女子從軍的朝臣; 不少已經後悔; 後悔自己一時衝動,沒有猜測好天和帝的聖心。但卻也有人見沈皎離開,即便天和帝已經做出了決策; 依舊想要繼續勸諫。
“陛下,請三思啊,重建熙和軍關係重大,我大齊已經多年沒有女軍的存在了; 這熙和軍重建後,究竟歸於誰的麾下; 由誰統帥,這都關係重大。再者,這兵源又從何處來呢?只聽說過男子服兵役; 可從沒有女子也要服兵役的制度啊。”一位大臣見一旁謝晴對自己所說的這些事宜; 一臉茫然; 心中不禁得意和暢快起來。
不是每個人都要元嘉郡主那張利嘴; 最起碼眼前的這個謝家姑娘對自己所說的這些朝中事宜一臉茫然,又豈會反駁得了自己?
想到這,此人說得更為有勁:“陛下,上面的那些事宜且不說,只說這女子從軍後,多少年方能卸甲歸田,若是時間太長,女子年齡較大,與其本身亦是害處無窮。女子十五及笄,便會議親,年齡太大的女子,又怎能有個好歸宿?如此,哪裡還有願意從軍的女子?”
“再者,士兵在戰場上征戰,風餐露宿,便是男子的身體有時都受不住,更何況女子?再加上戰場上刀劍無眼,長期以往,女子的身體必然不好,與子嗣等方面有大礙,若女軍一多,這天下百姓的子嗣繁衍可如何是好?”
“陛下,女子從軍,後患無窮啊,臣請陛下三思啊!”
此人話落後,之前反對女子從軍而被沈皎反駁地無話可說的朝臣,心思又活絡起來,殿中便又響起了一堆的附和聲。
“臣附議,請陛下三思啊!”
“請陛下三思啊!”
“臣附議!”
……
眾人看到天和帝依舊不表態,對他們的勸諫無動於衷,心中雖然有些害怕,但想著自己所說無錯後,便又理直氣壯了起來。
天和帝靜靜地打量著跪在地上的朝臣,眼中深不見底,不知在想些什麼。
而此時跪在地上的謝晴,心神卻有些著急和無措,她不是阿皎,沒有阿皎的口才,也不會一次抓住重點,擊敗對手。更重要的是,她對於之前朝臣所說的女軍的招募等事宜,從沒有想過,對女子從軍的危害也沒有全面的考慮過。
她一心想要從軍,沒有要成婚的打算。可她忘了,不是每個人都是她,女子的青春是寶貴的,而軍隊對於女子青春的消耗最為巨大。女兵何時從軍,何時回家成親,這都是要好好考慮的。若女子參軍的時間太短,一來不利於軍隊的發展,二來朝廷也不會允許。畢竟,訓練一個士兵也是要耗費銀錢的,雖然很少,但架不住人多。
但若女子從軍的時間太長,就像朝臣所說,與她們自己不利……,特別是最後所說的子嗣繁衍之事,那確實是重中之重。
這些,都是她一開始從未考慮過得。
天和帝看著謝晴,面對朝臣的反對,雖然茫然,但並沒有退卻的意思,眼神中多了一絲滿意。
若是謝晴面對這樣一點困難就退卻了,便就不值得他培養了。
“關於這以後熙和軍的歸屬,統率,徵兵等事宜,以後再論,這些只需要商討便能解決,哪裡值得在這裡煩憂?”這整個大齊的法令制度都能商討定奪,更何況一個小小的熙和軍的事宜?
“至於諸位擔心的子嗣綿延的問題,熙和軍又不是收編大齊所有女子為軍,熙和軍的人數並不多,這一點諸位實在是沒有任何需要擔憂的地方。”說道這,天和帝看向下方的諸人,眼神有些銳利,大齊女子千千萬,熙和軍的人數會連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都不到,哪裡會妨礙什麼子嗣之事,難道有了熙和軍,大齊就會舉國子嗣凋零了不成,如此,未免太過可笑。
這些朝臣的話,也就是哄一鬨謝晴這個從沒參與過朝政的小丫頭,同樣是女孩,若是元嘉在此,下方的這一個個的,必會被那丫頭說得啞口無言,無話可反。
想到外甥女,天和帝眼中不禁浮現了絲絲親近的笑意,隨後又被心疼和擔憂所代替。
眾人聽著天和帝一口一個熙和軍的叫著,再聽其對一句句的反駁,語氣有些發寒,心中不由顫慄起來。
天和帝冷冷地掃了他們一眼後,也不再和他們浪費口舌,對著謝晴道:“謝晴,關於重建熙和軍之事,你回去想好,然後將具體事宜呈上一份奏疏來。”說完後又對著一旁的英國公道:“舅父和謝離從旁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