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多一些,但依舊不如南方中榜計程車子多。”蘇弘恭敬地答道。

沈皎知道,前段時間,朝中對詩賦和經義的側重進行了爭論,但最終天和帝卻要求,二者並重,不分主次。對於這樣不偏不倚的結果,再加上天和帝的態度堅決,眾人也不再吵鬧。

屏風外,蘇弘和許濟感受著帝王深沉銳利地目光射在自己的身上,冰冷而威嚴,心中不由顫慄起來,手心中泛著冷汗。

“這以往的會試的結果側重詩賦,如今這二者並重,為何中榜的南方士子依舊高於北方?”天和帝聽完蘇弘的回答後,問道。

蘇弘聽到這個問題,心中稍微鎮定下來,“回陛下,雖然南方中榜士子的人數多餘北方,但北方士子的名次卻多靠前一些,且兩方人數相差也只有不到三十人,比之以往,已經多出不少。”

蘇弘的這句話,其暗示的意思沈皎明白,北方的豪門大族多,很多中榜的貢生都出自這些門閥之中,這些家族聘請名師,對家中子弟的教養肯定比南方寒門計程車子要好的多。

所以凡是被錄取的北方士子,名次多靠前一些。

且經義本就比詩賦來得要簡單的多,在經義上想要拉出差距,本就很困難;而在詩賦一道上卻要困難的多,想要比出差距也容易的多。

所以,南方士子比北方士子中榜者多出三十人,但北方士子的名次靠前的結果是正常的。

沈皎能想明白的問題,天和帝自然也清楚,身上的凌厲之氣慢慢消散,站在下方的蘇弘和許濟二人也明顯感覺到身上的威壓驟然減輕,殿中的氣氛緩和了不少,心中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如此,也是不錯。”天和帝點了點頭,不再問答會試的事情,該知道的其它情況,奏疏中已經明瞭。

“蘇卿,許卿。”天和帝的聲音依舊威嚴,但語氣卻緩和了不少,“十日後,便是殿試,當日的安排交由蘇卿,許卿從旁協助。”蘇弘身為禮部尚書,而此事本就應由禮部安排。

“臣等遵旨。”蘇弘和許濟躬身行禮領命。

“敢問陛下,殿試當日的題目,應是如何安排?”這個問題,還是提前問清楚的好,殿試時的題目很少由帝王親擬,畢竟這文采方面是很大的問題,“是陛下親擬,還是由崇文館,翰林院,文淵閣等殿的學士擬好,送交陛下選出?”既然是他負責,蘇弘覺得首先要理清最重要的問題,“臣請陛下示意。”

“朕已有決斷,已經讓人擬題了。”天和帝應道,他身為帝王,身邊文采好的臣子太多,他又何必在這裡浪費功夫,他只需給出殿試的考教主題,剩下的自有人辦好,不然他白養這麼多人了?在其位謀其政,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你放心,五日後就派人送到你那,不會晚了謄錄。”天和帝知道蘇弘擔心什麼,直接點出。

“臣謝陛下體恤。”蘇弘謝恩道。殿試考教的多是時務策,其題目有時幾百字,有時多達千字以上,所以在大齊,每次會試的題目都會由禮部謄錄,參加殿試的貢生多少人,禮部就要謄錄多少份,且參與謄錄的人數不能多,以免洩露題目。所以,這時間必不會短。

之後,天和帝和二人又交代了一些殿試的事宜,便讓二人退下了。

沈皎便從屏風後走出,走到天和帝的身邊,“皇舅舅。”

“看看這個。”天和帝將之前蘇許二人呈上的奏疏,遞給沈皎。

沈皎連忙接過,恭敬地道,“是。”之後,認真地看了起來。

“如何?”天和帝在外甥女看完合上奏疏後,問道。

“一切如皇舅舅之前所願。”沈皎明白這樣的結果,正是天和帝想要的,門閥之爭,南北士子之爭,都如之前天和帝的意願——

幾乎都處於平衡之中。

“不錯,將讓朝中的局勢相護制衡,相護牽制,確實是朕的意願。”天和帝說完後,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但,元嘉,你要知道,讓取士的結果維持這樣的局面,朕並不喜歡。”

“無論是重經義還是重詩賦都不重要,這些真的於朕,於百姓,於大齊有多少用處。朕要選的不是才子,而是官員,你明白嗎?”

聽到天和帝這樣的話,沈皎絲毫不意外,能寫出絕世文章的才子,不一定會是個好官,不一定會有治國安邦之策,而天和帝要的是能做官的人,而不是文采斐然的才子。

“元嘉明白。所以殿試上的時務策才是皇舅舅所重視的。”沈皎答道。

在大齊,雖然經義也有部分涉及治國之道,但多是大的方向,且於很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