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前可以收穫。有此兩樣糧食豐收可暫緩鮮州糧荒。二、應陛下之命,臣和同僚重點施行鮮州人口換血工程。鮮州全境應遷出300萬人口,現已組織遷出人口200萬,尚有100萬將在入冬前全部遷出鮮州。另需遷入我朝中原漢民300萬,經由齊郡和東萊郡全力配合,現已完成120萬遷入,還剩180萬也將在明年元日節之前遷入。三、對原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原有士族地主土地施行收繳並重新分配等土地新政正在推進當中,目前尚未遇到阻力,預計還需一年時間,鮮州土地新政制度才能正式施行。至於軍務這塊,請陛下向鮮州駐軍大將楚能問詢。”
“陛下,末將楚能受陛下派遣率15軍駐紮鮮州,在軍務上也做了三件事情。一、除楊蘇文將軍帶走的高句麗國騎兵1萬騎去往北部戰區外,末將依令遣散了原高句麗國軍隊20萬,並將搜繳的刀槍弓箭等全部銷燬,如今鮮州民間已經難得看到兵器了;二、末將依令拆毀了高句麗國所有城池城牆,拆掉北方山中各處要塞隘口,填平了開城護城河;三、末將在鮮州東西兩岸營建了金海京港和漢山港兩座可供我戰艦停靠的港口。”
“嗯~不錯。政軍兩手都抓的不錯,進展已經超出朕的預期了。不過~李密,遷出人口進展朕很滿意,但遷入我漢家百姓方面為何顯得遲緩,這樣不利於來年春種啊!能趕得上麼?”
楊二聽完鮮州政軍兩位大員的彙報後,首先向主管政務的李密提出疑義。
“陛下,非是臣不努力,而是從我齊郡和東萊兩地遷出百姓難度頗大。陛下也知齊、東兩郡乃是我朝極為富庶之地,百姓早已生活無憂,故此遷民意願不強。好在冀州、遼東還有百姓願意遷入,但要等當地秋收糧食歸倉之後,才能動身。這樣算來,明年元日節之後便是遷入高潮。”
“原來如此,倒是朕考慮欠妥了。真以為齊郡、東萊人口多,遷走300萬沒有問題,現在看來誰都不願意離開富家啊!李密,不管怎樣,朕制定的鮮州換血計劃必須完成,只可多遷入漢民不可少了。嗯~還有~”
楊二欲言又止道:“李密下朝之後到朕的書房見朕,朕有幾句話不便在朝堂之上說起。”說完,楊二偷眼瞄了下階下座中的魏徵,似有心虛之感。
“是,陛下。”李密答道。
“哦~楚能將軍,汝在鮮州做的三件事也非常好,只是~也罷!下朝後隨李密同來朕的書房。”
楊二又是眉頭一皺,言語吞吐狀,惹得文官們紛紛猜忌起來。
“陛下,即是朝議鮮州政務軍務,何不就此殿上討論一番,何必私下商議呢?難道其中還有不可告人之幕?”
果然,楊二的異樣表現惹起了魏徵的直諫,言語間都是責問之詞,全不給楊二這個帝王留面子。
“呵呵!魏相差異!非是朕不讓諸卿商議鮮州之事,只是朕突然有些尚不成熟的想法,需要單獨詢問他二人。故不便在此丟擲議題。若魏相不信,可在下朝後同來朕的書房,也好為朕參謀一二。”楊二忙解釋著。
他知道,自己若不給個理由,就憑自己方才吞吞吐吐,滿腹鬼胎的表現,群臣不敢說,就這魏徵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成。
“嗯!也罷,臣下朝之後就隨陛下到御書房走一遭。”魏徵似信非信的就勢答應下來,一副非要刨根問底的架勢。
群臣見這君臣一問一答,頗覺有趣好笑便都會心的訕笑起來。
“諸卿,安西、緬安二州和鮮州三地事務已經說完,朕對這三地已有最新瞭解。接下來便是部處閣相呈報今年政績的時候。不過先別急,現在已近午時,朕料諸卿腹中空空。現朕備下一些甜點熱粥供諸卿暫緩腹中飢餓。元公~”
“是,陛下,老奴這就安排吃食進殿。”
隨著老宦官元巖的出殿,很快便有一隊黃門小宦官手持托盤進入顯德殿。他們手腳麻利的給殿內百官桌案上擺放起來各色甜點和粥茶。而元巖本人則親自為龍案上的楊二擺放一份十分精美的點心和水果等物。
文武百官也許是真的餓了,還未等桌案上的食物擺好,就有手快的開始吃了起來,也有內急者慌忙藉機出殿如廁。
“博格巴將軍~”
楊二邊吃邊叫著這員自己親自收服的突厥猛將。
“陛下,末將在。”
博格巴慌忙的放下筷子邊整裝起身邊擦嘴邊應道。
“呵呵!不用慌亂,坐下說話,大家都邊吃邊聊。朕就想問問你和你的部落在現在屬地過的怎樣?”
“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