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四回 吃大虧唐公病倒 上瓦崗盧公述職

了,本王看重的是結果,從結果看李淵最終服軟也就了卻了本王一莊心事,父皇那裡也就有了交待了。既然上山了,就先在這山上作作本王的智囊吧!眼看這幾方藩鎮大佬起事如箭在弦,你留在這裡也可為本王參謀一二。”

“呵呵!主公,下官求之不得矣!”盧照鄰聽了楊二之言後,不由得笑了起來。

“盧先生,如今麻叔謀和李春主持的開掘永濟渠一事進展倒是頗順利,但兩件事情卻是本王不得不面對的,一是開渠同時焦方和伍魁二將收沿渠兩岸300裡土地為國有,驅土地原有者離去,這導致了不少佃農失地後生活無依,沿渠城鎮過小,無法收留過多百姓,以至於流民四起,其間多有不法者趁機起事,成為一方亂源;再則,河間府宇文大人那裡為下一階段開渠,採用強拆手段將規劃內土地上的世家士族強行驅離原籍,手段過於激進,導致各種冤案頻生。而這些世家大族又多與王世充、唐壁、沈法興、劉武周等大小門閥關聯,多是這些門閥金主。這就動了藩鎮門閥的利益了,眼看王世充等聚兵數十萬欲反。唉!這些雖本王在開渠之前早有所料,但不曾想牽連門閥勢力如此之多。坊間更是傳說本王明年還將開掘新渠,傳言如虎,這也導致門閥們人人自危,盡是聯手對抗本王。各家人馬加在一塊竟有百萬以上。本王也正為此焦慮啊!”楊二終於在盧照鄰面前將即將面臨的危機暢快說出,多日以來,自己又不好在王黛和出塵面前流露,梁師泰等武將見識有限,也不是能傾訴的物件,這種煩悶沒處訴說,憋屈的很。

“主公,既然已經時局已艱,便不要在去想宇文先生和焦、伍二將的事情了,他等手下人馬眾多,自會解決,當全力應對門閥生亂一事。”

“嗯!說的對,應該抓大頭。”楊二聽了盧照鄰的勸解也覺有理,那宇文化及原本就是狠人,弄出事來自會想法解決,他手下十餘萬人馬,還怕翻天不成。焦、伍二將對付地主佃農更是無需自己去多想,弄出些民間怨言也無妨大局。卻是該主要想想最大的敵人王世充等門閥,自己不正是要藉機削藩嗎?削藩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楊二走回案前看向攤開著的地圖,陷入思索中。盧照鄰也來到地圖前低頭看著。

“隨著嚴冬即將來臨,估計今冬王世充不會動兵。倒是唐壁那邊極可能利用黃河冰封后,跨河攻我安德和平馬兩城,那裡距離唐壁的濟州歷城最近。但也可能從其他地方踏冰而來啊!要防守的面積過大。”說罷,楊二將手中比劃的摺扇丟在圖上。

“主公,其實要獲悉唐壁進兵企圖不難,大軍調動,那山東軍情處千戶李太智定能及時獲悉,也就是隔岸放幾堆柴火示警而已,我魏城大軍只需對位防守就是了。”盧照鄰輕聲說道。楊二聽了不住點頭予以認可。

“倒是下官來前聽劉文靜大人提起過一事,頗有意思。”盧照鄰微笑著說道。

“哦?肇仁先生臨行之前還跟先生提過何事?”楊二不由問著。心想必不是什麼大事,若是大事自己早就會知道。

“劉大人對下官說,監視二賢莊單雄信一夥的暗探探得徐茂公、單雄信等一夥趁風雪夜悄悄離開了莊子,不知去往何處了。”

“哦!竟有此事。”楊二聽了趕忙重新檢視地圖,心想,原本歷史上這夥人是趁亂上了瓦崗山的,奪了翟讓的基業。現在自己正在在瓦崗山上,他們這夥綠林人物這會兒又要奔往哪裡呢?看來,這夥人也不消停啊!

“本王原在單雄信身邊安插了心腹之人,並未有信報來,看來一直都在趕路之中,無暇派人來報。這夥人會去哪裡起事呢?本王對付這幾路藩鎮尤自惱火,竟又來了這麼一波難纏的力量。”楊二心情頓時顯得煩躁起來,這些綠林英雄們可是比門閥藩鎮更難對付,因為他們的實力和行蹤不好預測,更有像徐茂公這樣的智謀人物。

正商議時,仲堅進屋報道:“世兄,山門前來了一位自稱沈元的文士,說是要見梁寨主。”

“通知梁師泰去看看什麼情況再來報與本王。”楊二頭也不抬的揮手吩咐著,仲堅見了便急忙去找後山操演兵馬的梁師泰去了。

自楊二上山起,梁師泰便領著來護兒、左天成、羅成、羅士信等將天天在後山操演人馬。羅成更是天天與羅士信對練,兩人武藝都在不知不覺中精進了不少。這兩人一切都正好相反,羅成的長處就是羅士信的短處,羅成的短處恰是羅士信的長處,兩人對練時眾將都來觀看,看這二羅對打頗有意思,不管怎樣總也分不出高矮來,倒是常常引得眾將陣陣笑聲。

“綠林英雄們出山必定要佔據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