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回 李靖掛帥戰河東 潼關楊林放兩將

“這---”楊勇畢竟受文皇影響,骨子裡是不願勾結外族的,更何況是驅使突厥進入大隋國土為亂,這勢必揹負罵名。

“陛下,引突厥入內當謹慎啊!俗話說“請神易送神難”,屆時一個李淵就不好對付,更何況是突厥人了。”兵部老侍郎蘇孝慈見楊勇遲疑不決,便提醒道。

“蘇愛卿此言正是朕所慮,突厥國力強盛,原本就覬覦我大隋,這次若敞開大門放其入內,恐非上策。就是父皇在世也絕不可能這樣作。”楊勇說道,這基本上就是否決了引寇入內牽制楊廣的做法。

“陛下,老夫聽聞晉陽李淵趁中原亂戰之際大肆擴充實力,中原一股叛軍便去投了他,如今李淵企圖不小。若是讓他出兵南下,恐將原本屬他的河東郡還他不夠。”楊素又進言道。

“嗯!皇叔說的在理。除非將原本屬於他的河東全郡歸還,再輔以他看重的河套之地,李淵必然出兵。”楊勇肯定的說著,略頓了一下,接著猛然說道:“傳旨:著晉陽李淵出兵南下牽制晉王人馬,待晉王兵退,朕便將河東郡、長治郡如數歸還,再將河套之地封給他。”

“陛下,若是李淵兵動,北方突厥豈能不動?當有預案以對才是。”仍然是兵部侍郎蘇孝慈在糾結這個外患突厥,也是他作為大隋兵部首腦的敏感。

“唐公非是你我之輩,若是答應朕出兵河東,必然會防範突厥的。先就這樣吧!著兵部按朕意擬旨。”

“是,陛下。”蘇孝慈見楊勇心意已決,只得遵旨照辦。

中原大戰的落幕,猶如一場大戲演完般。讓處身世外冷眼旁觀這場大戲的晉陽李淵看的是熱血澎湃。幾欲和手下百官商議南下攻晉之事,都被裴寂等還算冷靜的老臣給勸說住了。但當得知大隋新皇楊勇因得位不正,惹得晉王百萬大軍入京逼宮一事時,便再也控制不住起兵要趁亂分一杯羹的念頭。這天又召集文武百官進府商議出兵一事。

“唐公,我晉陽若出兵去攻河東,則中楊素之計也!河東郡雖不大,但卻是晉王楊廣起家之地。先不說能否拿的下,但凡動兵便將徹底打破了我晉陽與河東之間和平共處的關係了。楊廣如今勢大,惹了他怕是我晉陽再無寧日也!”尚書裴寂還是不贊同出兵南下之策。作為主抓晉陽民生建設的大員,他是知道河東放開商路對晉陽的重要性的,一旦開戰,這條聯絡內地的命脈便會中斷,將再難從中原獲取糧食、食鹽等多種民生物資。冒然得罪晉王,得不償失。故此堅決反對出兵南下。

“裴尚書差矣!連番數次我晉陽都被楊廣算計,軍中早欲雪恥。如今,我晉陽與突厥關係尚可,想必那突厥也不會來攻我晉陽,如此後方穩定,當可全力以圖河東。再說,我晉陽大軍也不是數月之前了,如今操演的精熟,只待一戰。”大將軍劉弘基叫道,如今他手上的晉陽唐軍已達35萬,加上中原各路英雄來投,可謂是兵精將廣,故此有一戰的底氣。

“嗯!弘基將軍說的不錯,養兵久了就需一戰。再說,本公現在還是大隋朝國公,新皇昨日已有聖旨到來,要本公出兵牽制晉王,若是不出兵便是抗旨,於公於私本公都不願與隋庭為敵,這兵看來是不得不出了。”李淵輕聲說著,順手將桌案上的一卷絲帛遞與身邊的裴寂。

“啊?唐公看來這次楊勇為促使我晉陽出兵南下是下足了本錢的啊!不光承諾我晉陽收回河東和長治兩郡,還將富裕的河套之地加封給我晉陽了。但是即便如此,本官之意還是以不出兵為好。晉王楊廣豈是好相與的?他不光贏得了中原大戰,佔據了大半隋土,更是擁兵已達百萬之上。中原諸王都贏不了他,以我晉陽一府之力又怎能撼動!唉!”裴寂將手中絲帛聖旨交還給李淵,一臉愁容無奈的說道。

“唐公,這是楊素的驅虎吞狼之計呀!當從長計議才是。”兵部侍郎唐儉也憂慮的說道,顯然他的態度和裴寂相同。

“難道不遵朝廷旨意?這等同於謀反啊!這---”大學士溫大雅見文官趨於不戰,不禁出言提醒道。

“嗣昌,你有何看法?”李淵轉頭看向柴紹問道。

“岳丈,昨日小婿便就戰和利弊與三元李靖、徐茂公等爭論不休,小婿往返河東次數最多,對河東實力頗有了解。就算楊廣與中原諸王大戰時,他河東北部之兵不曾調動分毫。由此看,楊廣早有防範我晉陽之心。再且看晉陽周邊,除北部需防範突厥來襲外,東、西、南三面都有楊廣重兵對我晉陽虎視眈眈。我晉陽就算出兵,當先退他那處人馬?再則,如裴先生說的那樣,一旦與河東為敵,便會讓我晉陽孤懸在大隋北方,中原物資必將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