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ity
文李師江
圖廖偉棠·何經泰
北漂族,北京漂流一族的簡稱,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在京打工的流動人員,當然它一般不指向苦力民工。“北漂族”——出入於高檔寫字樓、名牌職業裝以及令人豔羨的薪水,都是城市白領北漂族的顯著標籤。這是從社會學意義上理解。我理解的應該是文化學意義上的。它的漂應該有幾個意思:從外地漂過來的,並沒有在北京定居的,另外心態和生活方式上也有漂泊者的特點。但是比如說科技群落的北漂族,聚集在中關村一帶,他們的特徵是相對固定的,漂的特徵不是特別明顯。從狹義上來理解,我要闡述的是屬於文化民工的群落。
在上世紀###十年代,有一夥相當著名的圓明園藝術村的北漂族,頗能代表當初北漂者的特徵。說是藝術村是往好聽說,其實就是租工棚式民房,比較簡陋省錢。這個群落構成比較複雜,有搞繪畫的、寫作的、音樂的等等,藝術青年居多。有藝術理想,無固定收入,有著村落式的互相蹭飯和自發幫助的生活方式。後來我看過一些在藝術村裡待過的人的文章,生活相當潦倒但有清貧樂道的傾向,大多數人待一段時間就待不下去,打道回府了,因為傳說的永遠比真實經歷的要浪漫得多。而“圓明園藝術村”這個頗為譁眾取寵的詞頗能代表當時的文化和時代特色:計劃經濟,藝術至上,每個青年存在夢想,但不知道如何與市場接軌,只覺得在這個頗有歷史淵源的地方待下來,總會有上帝來解救的。在圓明園藝術村待過的人也就跟鍍了金一樣,證明你是個藝術家——追求徒有虛名是那個時代青年的一個目標。“圓明園”,代表歷史氛圍、藝術、沒落、潦倒、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