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類似這樣的結局每每令人扼腕嘆惜,令人深長思之;然而另一方面,類似這樣的事件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接連發生,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和人們議論的話題:肯德基的“蘇丹紅一號”事件、雀巢的碘超標事件、寶潔的SK…II事件、華源醫藥的“欣佛”事件,等等。

據美國公關專家對部分著名公司的調查,80%的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發生危機如同死亡、稅收一樣不可避免;有14%的企業承認,曾經經受重大的危機。換言之,危機對於企業來講,絕不是偶然的不幸遭遇,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緊急狀態。它源於一些突發性事件或災難性事故,驟然打破企業組織平時的正常有序運轉,危及企業的利益、形象,甚至使企業遭遇生存的危機。企業危機具有突發性、災難性、嚴重性,往往在預料之外不期而至,需要短時間迅速反應和處理;猶如火山、地震的爆發,破壞力強大,如果應對不當,輕則企業形象受損、無形資產貶值,銷售贏利和股價下滑,重則釀成滅頂之災,使企業多年的苦心經營和心血積累毀於一旦。

危機是普遍的,然而,它註定就是誰也不能阻止、誰也無計可施、誰都不能抗拒的災難嗎?回答是否定的。

企業的危機完全可以預防、避免。企業危機同所有事物一樣,具有內在的規律。只要拿出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大的氣力,研究、把握並運用好這些規律,就完全可以預防、限制和化解各類潛在的或現實的危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企業的危機還可以轉化成為企業發展的機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危機中善於承受壓力,發現並培育潛在的成功因素,藉助公眾和媒體集中關注的有利時機,強化自我注重社會責任的形象,創造和諧關係,可以將風險化為機會,變“危機”為“商機”。

企業的危機更可以變成企業發展的動力。國外一些著名企業看到了危機的普遍、多發,乾脆把危機視為企業的常態,甚至把危機作為企業生存的壓力,從中獲取發展的動力。比爾·蓋茨就告訴他的部下:“微軟距離破產只有18個月。”

企業危機到底是陷阱還是機遇,完全要看對危機的駕馭和引導水平。

2

我國古代《兵經百言》:“目前為機,轉瞬非機;乘之為機,失之無機。”如何轉危為安,扭轉乾坤,化被動為主動,才是企業管理的制勝之道。

適應企業的現實需要,近年來,國外企業危機管理的理念、程式、規則和方法正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國內。其中的一些理念、做法和操作模式,確實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樹立危機意識。墨菲定律強調,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哪怕只有很小的可能,那麼它向最終變壞的方向發展的可能就會很大。因此,企業組織必須樹立危機意識、憂患意識,高度重視各種潛在和現實的危機,抱有僥倖心理,認為企業不會發生危機本身就是企業最大的危機。謀事在人,提高企業的免疫能力關鍵是培訓員工對危機的識別能力,掌握危機應對知識,時刻關注和敏感捕捉各種複雜資訊的危機訊號,增強危機中的心理承受力。

——防患於未然,建立危機預警機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企業組織更是如此。如何應對企業危機,維護好企業形象、品牌信譽,這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企業家在經營好生產研發、推廣營銷、資產管理、隊伍建設等重要工作的同時,重視危機管理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消極影響。可以運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建立危機監測、預報、控制的機制,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內外部變數進行分析,設立警情指標,及時掌握企業危機的第一時間資訊,分析和推測危機的型別及其危害程度,提出應對措施,贏得危機處理的時間和主動。

序言(2)

——明確權責,建立危機指揮體系。危機當前,頭緒繁多,為保證政令通達,群策群力,必須建立由專家參與,集中公關、行銷、安全、總務、財務、法律等各方面優秀人才組成的專門危機管理小組,明確其職能規範和各部門的相關責任。危機管理小組要依據充分授權,調查事實真相,研判對策措施,設計解決方案,應對公眾和媒體,組織具體行動。危機管理中需要隨時決策、相機而動,這種非程式化的特殊性要求主要負責人必須到位,直接指揮。如果權責不清,主要負責人遲疑不決,就會衝突不斷,形成混亂。

——調查事實,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當危機事件發生後,迅速深入現場,調查摸清有關事實情況,瞭解相關人員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