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不影響它繼續戰鬥。儘管德國航母可能並沒有配備艦載轟炸機,但他們還是能夠憑藉戰鬥機的優勢掌握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三艘英國航母地作用便無從揮,甚至連遠端偵察都存在相當的困難!
決定一場海戰勝負的種種因素,已經在過去的6個小時裡生了變化,其中一些,完全是不可逆轉的。
好訊息、壞訊息通常都不是單獨出現的,有時候接二連三的讓人的心臟難以承受。在距離上一次現不明身份的潛艇4小時之後,護航的英國驅逐艦再次出反潛警報,這一次,最先起作用的不是聲納而是艦上的警戒哨兵他們目睹四枚魚雷在靠近海面的水中飛馳而來。
護航驅逐艦憑藉靈巧的機動效能躲過了“暗箭”,但危機並沒有就此解除,四條魚雷繼續以大約4o節的度向前疾行,而在它們航線的前方,英國本土艦隊最後的機動航空力量“暴怒”號、“勇敢”號(糾正:本卷17章中誤寫成了光榮號,按照指令碼設計,這時光榮號部署在地中海,致歉)和“勝利”號,無一例外的展露出它們長牆似的艦舷。出於追趕受傷的德國艦隊的緣故,整個英國艦隊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航,因而也沒有完全按照“之”字反潛航線來走,更要命的是,德國機群的出現讓艦隊指揮層將防空任務放在了第一位,緊密的防空陣形造成了艦隊機動能力尤其是單艦規避能力的下降。
從那艘已經避過魚雷的英國驅逐艦上看去,航空母艦編隊中的十多艘艦艇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截面”,只要那四枚魚雷繼續保持現有航和航向,擊中一艘艦艇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情急之下,驅逐艦上的官兵們甚至用上了他們的12o毫米雙聯裝主炮阻擊魚雷,遠遠看去,這情景景象是驅逐艦在攻擊本方的航母編隊,然而大大小小的水柱密密麻麻,偏偏沒有一個能夠引爆魚雷的!
為了緊急聯絡航母編隊規避魚雷,這時候那艘英國驅逐艦也顧不上無線電靜默不靜默了,指揮官用明碼頻道直接向其他護航艦隻通報了魚雷動向。畢竟,這種魚雷的百米度還不到5秒,越過1ooo碼的距離只需要3分鐘,時間已經容不得通訊人員再啪啦啪啦的打訊號燈了!
受到地理、艦艇設計理念以及由建造背景等原因的影響,英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普遍具有航快、機動性好的特點,其中“暴怒”號實際航達到3o節,“勇敢”號為新造的光輝級更是達到了不過在兼顧高航和載機量的同時,這些航空母艦的防禦尤其是水面防禦能力較為薄弱,由當時在建的大型輕巡洋艦改裝而來的“暴怒”號主裝甲帶最厚處僅有3英寸(76毫米),“勇敢”號的原型同樣是早期的暴怒級大型輕巡洋艦,防禦力根本不及普通的重巡洋艦。這一情況終於在專門設計的光輝級航空母艦上得到了改善,這一級航母的水線裝甲達到了4。5英寸,與德國的“格拉夫齊柏林”號相當,只可惜“光輝”號仍沒能在凱爾特海逃過德國潛艇的魚雷,以至於人們對新入役“勝利”號同樣缺乏信心。
為了保護這些能夠在現代海戰中揮重要作用的航空母艦,英國艦隊中的驅逐艦繼續揚著它們的獻身精神,這些輕型護航艦艇一面猛烈的朝海面開火,與對面的驅逐艦上演著熱鬧的“肥皂劇”,一面以艦身掩護航空母艦轉向。也不知究竟是它們的火力足夠密集和精準,還是因為德國人給自己的魚雷設定了較低的航以此來取得較遠的射程,在最關鍵的兩分鐘裡,三枚魚雷先後被打爆。最後的時刻,距離最近的一艘驅逐艦更是勇敢的衝了上去,試圖以艦體保護身後的航母。然而,德國的潛艇指揮官一個比一個狡猾,他們給魚雷設定的深度過了輕型艦艇的吃水,又不至於從重型戰艦的底下鑽過。
這一次,輪到英國人拼命祈禱了。( )
彌天 第24章 角鬥場
“狼群的第一目標,是船隊而非艦隊!”
一字之差,反映的是潛艇這種戰爭武器的特點擅使暗箭者,難耍明槍。
正是帶著這樣的觀點,張海諾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本方的潛艇部隊能夠重創甚至殲滅敵方主力艦隊。要知道即便在1916年到1917年,德國潛艇戰的第一個高峰期,讓所有協約國船員聞風喪膽的德國潛艇部隊也沒有擊沉一艘無畏級以上的戰列艦。至於前無畏艦、裝甲巡洋艦和其他輕型艦艇,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主力艦。這其中既有潛艇自身作戰方式的制約,也有對方主力艦防禦力強、護航嚴密等等原因。
作為那個時期德國海軍最出色的潛艇指揮官之一,以及一個對未來有著常預見的人,張海諾覺得自己非常清楚潛艇這樣一種攻強守弱的武器在戰場上能夠揮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