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總回答了第二個問題,他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是有朋友相助,抓住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三個機遇,一是做保健品、二是抄底香港地產、三是轉型投資澳門博彩業。
徐總94年才開始做生意,但是,江泰系內部的互助精神讓他整整少奮鬥五年。
《對話》欄目每期是60分鐘,主持人陳宏偉向神秘莫測的徐總提了兩個問題,這只是剛開始,今天這期節目真正的主題是《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以及《中國式家族企業的轉型》。
徐總還是要臉面的,海外併購的問題,他說的東西並不多,主要是讓徐騰說話,關於家族企業的轉型問題,他和徐騰都沒辦法解答。
因為,華銀系從一開始就是合夥人制度,這是徐總和安利汲取的一種管理模式,他大概談了幾分鐘,當然不能說的太透徹,在場的企業家大致明瞭即可。
華銀系的制度設計並非空想而來,而是徐總在安利、江泰系、普利茲克家族三種模式基礎上,創新出來的一種新財團機制。
這種機制本身就是一種解決家族企業轉型的好辦法,堪稱一步到位,強強聯盟,但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限制,首先,你要有資格加入華銀系。
徐騰和徐總在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基本只吸納最優秀的企業家成為華銀系的聯席合夥人。
會談漸進尾聲,時間還剩下十分鐘。
關於海外併購,徐騰、徐總雖然都有過成功的案例,意見卻都很統一,中國企業想要進行大規模海外併購的時間還沒到來,因為歐美髮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還不錯,大家的日子都很好過。
這也是華銀系一二次年會的結論。
“我的一個觀點,大家可以聽一點,在非大規模經濟危機狀態下出現的併購機會,往往不是好機會。我舉一個自身的體會,97年,我差不多算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進行海外兼併的小老闆,第一次投資就是盤谷銀行,因為我上半年正好攜太太去泰國旅遊,特意拜訪陳友漢董事長。我剛回國不久,金融危機就在泰國爆發了,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我就再回泰國看看到底什麼情況,就在泰國住了一個月,最後和陳董事長達成一個合作協議,從國內借債力撐盤谷銀行乘機收購競爭對手。”
“盤谷當時的情況很糟糕,我太太是很資深的高階會計師,過去查賬時,臉都是白的……當然,一直很白,無人可比。”徐總這一次真不是要說段子,徐媽在下面看著呢。
全場都很有默契的呵呵笑著。
“就是這種情況,盤谷還併購了第二大的競爭對手和泰國第三大的保險公司,一舉成為泰國真正雄踞第一的金融財團,這筆生意到今天為止,我們當時出資一億美金入股,七年時間,目前價值三十億美金。”
徐總對這個生意是很得意,翹著腿,抖了抖,“其實,我什麼都沒有做,就是勇敢的賭一把,抓住一個最好的契機。包括當年投資香港太古、信合置地和新加坡華僑銀行,這都是大賺。反過來再對比這兩年併購瑞士歷峰,還有入股寶馬,客觀來講都是非常精彩的海外投資,不至於賠本,但也浪費了大量資本和時間,同樣的資金放在國內,收益率要高的多。”
“小徐董事長,您對老徐董事長的觀點認同嗎?”主持人陳宏偉忽然發現徐騰在壞笑,估計不是很認同,好,父子反目的機會來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事情要辯證的看,一直等下去,可能沒有那個機會。”徐騰確實是在壞笑,只是笑徐總肥肉吃的太多,難得啃幾次骨頭就嫌棄牙疼。
他不能說太多,很快改口,“大致上,我的觀點和父親差不多,海外併購要謹慎,至少這些年,大家還是要專注國內併購和重組更現實。國內企業要有很強的危機感,我們現在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十年後,大致就可能消失殆盡,你將你的公司人工成本加兩倍算一算,如果賠本,你就要小心了,要麼賣廠套現,要麼收購對手,要麼抓緊推進科研和產業升級,永遠別停下來。這也是我父親的一個觀點,我一直特別尊崇這一點,做企業,千萬別停,一停就死。特別是在我們平均技術水準相對全球產業鏈還是中低端時,這種情況下,你都不能三年上一個臺階,那你就是在等死。”
“我們以汽配業為例子,現在全國大概有四千多家中等規模以上的汽車配件公司,十年後,我相信會逐漸剩下一百家,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後,我們只剩下十家汽配行業的巨頭時,中國汽車工業就會雄霸亞太,徹底改寫日德美三大系的格局。換句話說,有機會進步,有機會合並對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