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犀利。”
“他們不止有鳥槍火銃,更有小炮在握。”魯山知縣的聲音中充滿了驚恐。
“那小炮觀之不大,炮筒長不過兩尺,炮口粗只似杯口,前有二爪撐地,許只十斤重量,兩名賊寇便可輕鬆抬炮于山中奔走。
可火力卻十分強勁。
一炮激發,無數彈丸噴出,散如滿天星撒,又似一張大網鋪蓋罩下。凡被命中者,如受鳥槍槍彈一般,輕者受傷倒地,重則喪命。”
魯山知縣是一個純正的讀書人,並不知道這種小炮在明朝時候有一個‘虎蹲炮’的稱謂。是戚繼光當年對付倭寇時的一大利器。但蘇和泰可是‘文武雙全’,一聽知縣的訴說,就立刻想到了兵書中所記載的虎蹲炮。
臉色頓時變得更加難看!
就他從‘兵書’裡所知,這種小炮體輕易躍,每放在二三十步外,對於無甲的倭寇或是輕甲無甲的北地蒙古騎兵,有神效。
而如今蘇和泰他所帶領的這支烏合之眾,恰恰就是虎蹲炮最喜歡的無甲部隊。
“該死,該死。本官一著不慎,今竟為賊所制——”
向普救關攻擊的綠營兵理所當然的敗退下來了。上頭的人都不需要跟之刀槍交鋒,只需要將一顆顆石頭木墩順著路徑往下扔去,就已經砸的清軍一頭包了。
加之背後傳來的壞訊息,綠營兵軍心大亂,帶隊的千總索性就帶著屍體傷員退了下來。然後這千總就從蘇和泰這兒聽到了如此的噩耗,自己一屁股坐在石頭墩上,意興闌珊。
這還怎麼打麼?
前面的賊人連槍炮都還沒用呢,只扔石頭就把他們扔下來了,這要再用上那種虎蹲炮,他們還打個屁啊。
乖乖的在底下等候幾天,等著外頭的人來救就是了。
蘇和泰面臨這般的境地自然也很束手無策。看到那綠營千總如此不給力,自己也只能乖乖的縮在深溝底部,以待援軍了。
“大人如此奔波,于山中追擊賊寇七十里,前後擒殺賊寇數十人,更於賊人口中查明此賊僚皆皇漢反賊之屬,如是才有鳥槍虎炮,已是勞苦功高也。……”
魯山知縣打仗拼殺不行,但變著法的攬功推過,卻是一把好手。
蘇和泰陰沉的臉色都因此而露出了一絲笑容來,“此言甚是。是本官心切了,急於擒拿賊子,方中了這等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