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穩步的壯大實力,依託地盤的支援,李自成幾次打敗了朝廷大軍,其威名更大,投奔的老百姓更多。
攻下了開封府城和太原府城。李自成的實力幾乎達到了巔峰,他麾下義軍的人數超過五十萬人,對外號稱百萬人,而且他開始在河南以及山西等地徵收賦稅,用來補充義軍的開銷。
到了這個時候,李自成需要名分了,這不是自封的名分,而是大明朝廷承認的名分。
李自成在義軍之中被稱之為闖王。自封的名號就更多了,攻下開封府城之後自封為“奉天倡議文武大元帥”。攻下太原府城之後自封為“大順王”,不過這些稱呼是不可能得到認可的,那都是自封的,若是得到了大明皇帝敕封的王位,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李自成寫給皇上的奏摺如石沉大海,沒有絲毫反響。
這激怒了李自成,他準備率領大軍進攻北直隸,甚至想著直接拿下京城,到時候自己也能夠做皇帝了。不過他的這個想法,被顧君恩阻止了,無他,後金韃子正在北直隸肆掠,這個時候義軍進入北直隸,必定和後金韃子產生廝殺,後金韃子可不是朝廷大軍,戰鬥力異常的強悍,義軍與後金韃子廝殺,損失肯定巨大,就算是勉強戰勝了後金韃子,得到好處的也是朝廷,要是朝廷大軍趁著義軍遭受損失的時候進攻,還不知道結局如何。
李自成聽從了顧君恩的勸阻,決定在河南以及山西兩地紮根,觀察北直隸以及南直隸等地的局勢,找尋對自身最為有利的時機出擊。
李自成請顧君恩分析大明之局勢,他已經有了遠見,將麾下的義軍當作了重要力量,與朝廷大軍、後金韃子以及鄭家軍平起平坐,如何在這幾股勢力的搏殺之中取得最大的好處,是他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要求顧君恩分析形勢的同時,李自成自身也在琢磨,畢竟他是義軍之中碩果僅存的力量,當年造反的幾十個義軍首領,如今都殞命了,強悍的張獻忠也被鄭家軍斬殺,所謂大浪淘沙,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往往都是力量最為強悍的,也就是能夠做成大事情的。
太原府城,巡撫衙門。
這裡已經成為李自成的府邸和辦公的地方。
李自成在廂房等候,不一會,顧君恩急匆匆的走進了廂房。
顧君恩很是忙碌,李自成委託他處理日常的事物,牽涉到山西與河南兩地的穩定,加之義軍的諸多將領隨意性太強,做事情不講究規矩,故而很多的事情需要操心,需要謹慎處理。
看見顧君恩進來,李自成開口了。
“顧先生,這麼長時間過去,你很是辛苦。”
“闖王,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顧君恩對李自成的稱呼沒有變化,李自成也不在意,儘管李自成如今已經是大順王。
“顧先生,現如今的形勢不是特別的明瞭,請你幫助我分析分析,看看義軍下一步究竟該如何的做。”
李自成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很大,也很關鍵,他相信顧君恩早就思考過了。
果然,顧君恩幾乎沒有做過多的思考,很快開口了。
“闖王,我認為大明目前有三股勢力,隨時都能夠威脅到朝廷,第一股勢力是南京的鄭勳睿和鄭家軍,他們也是實力最為強悍的,張獻忠已經被鄭家軍徹底剿滅,這足以證明鄭家軍的實力非同一般。”
“第二股勢力是後金韃子,有關他們的情況闖王都是知道的,現在他們正在北直隸劫掠,朝廷沒有絲毫的辦法。”
“第三股勢力就是闖王了。”
“我的分析是,闖王目前按兵不動,埋頭髮展是最為重要的,後金韃子正在北直隸肆掠,朝廷一心想著穩定京城的局面,避免遭到後金韃子的威脅,故而抽不出兵力來和闖王作戰,至於說鄭家軍,從南京傳來的訊息看,鄭勳睿正在大規模的清理大運河,他也沒有進入河南以及山西的意思,鄭家軍之所以對付張獻忠,是因為張獻忠的勢力侵襲到了湖廣和四川等地,這些地方基本屬於南方或者是南北交界的地方,被鄭勳睿認為是自身的勢力範圍。”
“從下一步的發展局勢來看,鄭家軍與後金韃子廝殺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這就要看在北直隸肆掠的後金韃子是不是真正威脅到京城了。”
“當然,闖王也要做好一切的準備,一旦後金韃子撤離北直隸,回到遼東去,那麼朝廷的注意力很快就會集中到闖王的身上。”
“朝廷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實力,松山大敗,朝廷精銳的大軍幾乎毀於一旦,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