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隨時準備通知工人向城裡進軍。華沙市委第一書記斯太凡。斯塔舍夫斯基對群眾進行政治動員,派市委的一些
“演說家”深入工廠和大專院校勸告群眾不要主動挑釁,以免蘇軍藉口出兵干涉。
總之,大多數工人、學生和波蘭軍隊指戰員都站在波蘭統一工人黨一邊,支援中央委員會,反對蘇軍的干涉。
面對波蘭人民的愛國主義情緒,赫魯曉夫考慮再三,決定讓步。他對波蘭人說,你們選什麼人進政治局是你們自己
的事。他要求發一個重申波蘇友誼的公報。佔了上風的哥穆爾卡則回答說:“那是沒有意思的。有許多重要的問題首先
要解決。”哥穆爾卡就連這個臺階也不給赫魯曉夫下。此前,羅科索夫斯基告訴赫魯曉夫,他已經指揮不動波蘭軍隊了。
赫魯曉夫硬著頭皮命令科涅夫將進行“軍事演習”的蘇軍撤回出發地。
緊張的會談進行了幾乎一晝夜。最後,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發表了一個簡短的公報:波蘭統一工人黨代表團將於
近期內前往莫斯科,與蘇共中央繼續進行會談。
為使赫魯曉夫安心回國,哥穆爾卡向赫魯曉夫保證,波蘇友好是波蘭對外政策的基礎,只要蘇軍撤退,使波蘇關係
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波蘭將仍然留在華沙條約組織內。他說:“同蘇聯相比,華沙條約更符合波蘭的切身利益,同其
他社會主義國家相比,波蘭更關心華沙條約的鞏固。”他還說:“波蘭需要蘇聯的友誼,勝於蘇聯需要波蘭的友誼。”
哥穆爾卡的講話,使雙方緊張的關係緩和了下來,同時也打消了赫魯曉夫的疑慮。赫魯曉夫最後代表蘇共中央向波蘭領
導人表示:承認以哥穆爾卡為首的新領導體制;同意把羅科索夫斯基調回蘇聯;承認波蘇貿易中的不平等行為,同意予
以補償。
波蘭“十月事件”平息了。翌日,赫魯曉夫率蘇共代表團離開華沙回國。
第八章
多事之秋
1956年的金秋 10 月對於赫魯曉夫來說並不美好。在他眼裡這是個多事之秋。波蘇會談剛一結束,在東歐又發生了
匈牙利事件。
長期以來,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總書記拉科西按照蘇聯的模式處理國內事務,並把蘇聯對匈牙利的意見都當做至高無
上的指示。
1948年蘇南衝突後,拉科西按照蘇聯的要求,在國內發起了清洗“鐵托分子”的運動,以防止民族獨立的傾向。1950
年前後,匈牙利肅清“鐵托分子”的運動達到了高潮。在這股潮流中,西班牙內戰時期的英雄,匈牙利國內反法西斯抵
抗運動的領袖拉伊克。拉斯洛被戴上了“美國情報機關的代理人”、“霍爾蒂警察局的特務”、“南斯拉夫間諜”的帽
子,於 1949 年 9月 24 日以叛國罪被處以絞刑。同時遭難的還有帕爾菲。久爾吉、瑟尼。蒂博爾等領導人。當時全國
的“鐵托分子”和“拉伊克分子”達 20 萬之多。隨後,拉科西又提出了“誰不和我們在一起,誰就是反對我們”的口
號,在黨內進行大規模的清查運動。許多當年在國內堅持地下鬥爭、出生入死的黨員幹部,包括地下鬥爭時期參加黨的
活動的將軍,都成了清查物件。在黨外,大批的作家、記者和民主黨派領導人或被處死或被判重刑。1953年春,全國被
關押人數達到 15 萬。
拉科西在 1944 年 9月隨蘇聯紅軍來到匈牙利之前,只有 1918 —1919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匈牙利,其餘時間不是
在監獄就是在蘇聯度過的,因此他對匈牙利的國情十分陌生。
在經濟建設中,匈牙利以蘇聯為榜樣,實行了以行政命令為主的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制
定了發展鋼鐵工業的龐大計劃,號召把資源貧乏的匈牙利變成一個“鋼鐵國家”。這一做法的結果使得農業生產備受冷
落,一方面對農業的投資減少,另一方面無法向農業提供農業機械和消費品。在行政管理上,強迫農民加入合作社,實
行帶有強制性的農產品義務交售制,隨意提高交售指標,任意壓低收購價格,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得
“一五計劃”時期農業生產處於停滯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