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主義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只要放鬆警惕,“資產階級思想”就會無孔不入,就會發生匈牙利那樣的反革命事件,

就會以絞刑架和槍桿子結束。

赫魯曉夫接受了這一理論,終於使他同過去那些最熱烈的支持者鬧翻了。現在,他們已經分屬不同的陣營。

麻煩不止於此。歐洲的風波剛剛平息,同美國的鬥爭剛剛告一段落,社會主義陣營內紛爭又起。這次是同中國徹底

鬧僵了。

22大時,赫魯曉夫沒有邀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南斯拉夫共產黨。會上,赫魯曉夫發動了對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攻

擊,並號召推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現領導。對此,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在致詞中批評赫魯曉夫說:“我們認

為,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如果不幸發生了爭執和分歧,應該本著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精神、平等和協商一致的原則,

耐心地加以解決,對任何一個兄弟黨進行公開的片面指責,是無助團結,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的。”周恩來還指出:“把

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的爭執公開暴露在敵人面前,不能認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鄭重態度。這種態度只能使親者痛,

仇者快。”代表大會期間,蘇中兩黨舉行會談,但由於雙方都堅持已見,會談毫無成效,周恩來遂率代表團在大會結束

前提前回國。赫魯曉夫去機場送行。而在北京,毛澤東率全體黨政高階領導在首都機場迎接了周恩來的歸來。自此,國

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蘇共和中共的關係全面惡化,後來兩黨公開分裂。

11月 7日,即十月革命 44 週年紀念日,也是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20 週年紀念日,霍查宣佈與蘇聯公開分裂。12月

11日,蘇聯宣佈撤回駐阿的蘇聯外交人員,並要求阿爾巴尼亞外交人員同時撤離蘇聯,斷絕了兩國外交關係。

12月 15 —16日,中國《人民日報》公佈了蘇聯和阿爾巴尼亞分歧的一批檔案,支援阿爾巴尼亞抵制蘇聯的行動。

這一年,蘇聯要求中國連本帶息償還所有的貸款,包括抗美援朝期間蘇聯給予中國的軍事物資。這是蘇聯繼前一年

突然單方面決定在一個月內全部撤走在中國的蘇聯專家,並撕毀幾百個協議和合同之後的又一次要挾行動。

隨後,蘇中兩黨的分歧和爭論繼續升級。

1962年 4—5 月間,蘇聯當局透過駐中國新疆的蘇聯領事館和蘇僑協會在伊犁地區引誘、煽動數萬名中國公民出走

蘇聯,並挑起暴亂事件。10月下旬,印度軍隊再次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向中國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蘇聯從軍事上、政

治上、經濟上支援印度反華。赫魯曉夫公開為印度辯護,指責中國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的正義行動。

此外,赫魯曉夫還接二連三地發表講話,並授意蘇聯的報刊大量地發表文章攻擊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中國共產黨。

在 1962 年 11 月到 1963 年 1月間,赫魯曉夫利用保加利亞、匈牙利、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國先後舉行的

黨代表大會,進行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活動。

對於赫魯曉夫的一系列反華活動,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被迫進行答辯,從 1962 年 12 月 15 日到 1963 年

3 月 8日連續發表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反對我們的共同敵人》、《陶里亞蒂同志同我們的分歧》、《分歧從何

而來》、《再論陶里亞蒂同志同我們的分歧》等七篇重要文章,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觀點,從批判南斯拉夫擴大

為批判意共陶里亞蒂和法共多列士,以示回敬。

1963年 2月,赫魯曉夫提出停止論戰,尋找兩黨之間克服分歧和相互諒解的途徑,然而又聲稱在原則問題上不作讓

步。從這種立場出發,2 月 21 日蘇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建議停止兄弟黨之間的公開論戰,但要求公佈這一時期雙方

的來往信件。經協議,雙方在 3月 14 日同時公佈上述兩封信件。

3 月 30 日,蘇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提出由於世界局勢發生的變化,“要求制定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符合其現

階段根本任務的總路線”。信中就蘇共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看法,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