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部分

又似乎是在前世中相識相知的夥伴,這種感覺若有若無,但卻割捨不斷,眼見陶詰道士要對白棺不利,忍不住便生出了護衛之意。

一轉眼的功夫,地宮裡的積水已淹過了頭頂,我本就不會游泳,手忙腳亂地浮出水面時。只見頂部的水晶發出啪啪地聲音,在水流的衝擊下不住崩裂,不時有碎裂的巨塊從頭頂跌落,眼看就要被水流衝破,我心中暗自叫苦,一轉眼看見地丙道人正在水面上載浮載沉,連忙游過去把他抓住。

巨大的水晶頂部終於完全碎裂,一股強大的水流直衝下來,巨大的衝擊力把我和地丙道人緊緊擠壓在水底,眼前突然一暗,額角上已重重地碰在了一塊巨石上。

我忍住疼痛,右手用力抓住巨石,左手緊抓住地丙道人的背部,兩人在急湍的地下暗流裡就像暴風中的兩片樹葉,好在只是一瞬兒工夫,水下的急流就不見了,水勢平緩,想來整個地宮已經完全被水湮沒了。剛才被水流衝到水底的一剎那,我分明看見陶詰道士盤坐在白棺中,洞口處水流急洩下來,那副詭異的白棺竟逆水而上。向出口處急衝而去!

水勢平緩,我鬆開巨石,兩人的身體藉著水的浮力緩緩上升,等浮上水面後,眼前的情景和我想象的大相徑庭。我本來以為地洞的上方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湖泊,現在才發現不過是一個稍大些的水塘,水塘呈三角形,由於出現了地漏,四周呈露出新鮮的的泥壁,水塘的水位已經下降了好多,看上去簡直成了一處大水坑,那副白棺就停泊在不遠處三角型水塘的一個角落裡,陶詰老道士正從棺中向外爬出。

我拖著地丙道人,好不容易爬上就近的岸邊,兩個人躺在水退後的泥地上不住喘息。雖然莫名其妙的在這裡經歷了一番生死輪迴,但總算逃出了生天,也算是大難不死,我勉強坐起身來;瞧了瞧身邊的地丙道人,只見他昏睡在地上;全身蜷縮成一團,他現在確乎是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了;鬚髮蒼白,滿臉都是皺紋。

閉上眼睛,我在心裡暗自嘆息了一聲。衝出水面後,我已經知道地宮並不是什麼傳說中的仙境,它居於水塘下面,只是一個人造的環境,從水塘的周邊環境來看,這處水塘只怕也是有人刻意建造的人工池塘。

水塘的泥壁是一層層堅硬的夯土,塘水清澈,但周邊寸草不生。水裡也沒有魚類,看來建造者不願意讓後人靠近這處水塘,故意開挖成三角形狀,顯然是利用村民們的迷信,因為三角水塘在風水裡是極不吉利的死地,很少人願意接近,至於塘水無魚,道理也極簡單,建造者只需在塘底鋪上一層砒霜就可以了。

當初的建造者如此處心積慮,自然是要隱藏什麼重要的秘密,水塘的下面是盛放白棺的地洞,建造目的應該和白棺有關;我想起張鐵嘴當年在黃河口的奇遇;心裡不禁又有些迷惑;這兩副白棺能夠逆水而上;似乎是由同一種材料做成;只是不知道兩者之間是否有什麼聯絡。

身邊傳來“囊囊”的腳步聲,我睜開眼睛,眼前是天乙道人(陶詰)那張陰沉的臉,他坐在我的對面,神色變幻不定,在他的身後,赫然是那副神秘莫測的白棺。

我站起身來,第一次近距離觀看這副白棺。從材質和顏色上看,似乎是一種由糯米汁石灰調和的白膏泥燒製成的白瓷,因為白膏泥有很強的防腐性和封閉性,古人常常用白膏泥作為墓葬的封泥,但白膏泥雖能防水防滲。並不能保護屍體不朽,況且白瓷是易碎的物品,從這一點上看,白棺的材質又不會是瓷,白棺的蓋板已經丟失在地洞中了,敞開的白棺內,鬚髮斑白的老者靜靜地躺在裡面,暴露在空氣中的身體沒有絲毫變化,肌膚潤澤,臉色紅潤,宛如睡熟一般。倒是裡面原有的幾本書籍已經變成了粉末,在白棺的底部堆積成一團灰色的陰影。

大凡年代久遠的古屍,一旦接觸到新鮮的空氣就會迅速腐朽,除非是一種被稱作“屍魅”的鎖魂屍才不懼空氣流通。這種鎖魂屍所以不會被氧化,據說是因為屍體在下葬以前就被鎖住了魂魄,或者本身就是因鎖魂而死的屍體,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會隨著鎖魂術效力的減弱而逐漸衰朽,屍身的水分會慢慢地流出,在體外形成一種潤含著魂魄碎片的暗紅色棺液,這種棺液性質至陰,不但能夠延緩屍身的朽爛過程,還能做燃料使用,以前的古代大墓常常用來製作長明燈,相傳能千年不滅,不過棺液雖能延緩朽爛,終究不能持久,屍身也早晚會化為烏有;而後者的屍身則不會隨著時間朽爛,屍身的毛髮趾甲還會繼續生長,如果是被鎖魂而死的兒童屍身,還能夠生長成成年模樣,稱為“屍魅”,無知的盜墓賊遇見這種屍魅最是兇險不過,常常會被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