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深厚的功底。它沒有複雜的公式,華麗的辭藻和繁文縟節,沒有嚴格的法律規範和嚴謹的SWOT分析,但它卻很實用,效率很高。如果沒有讀過以前關於企業管理的書籍,讀過講述微軟、寶潔、通用電氣這些優秀企業的傳記,那我還真會以為西方企業的管理就是家樂福那樣的了。
家樂福在中國一定會走得很遠,這點我毫不懷疑,因為中國的水土非常適合它,而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也必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費市場。原因很簡單,中國的人多而且中國人勤勞刻苦,善於經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那樣遍佈全世界,即使是很小的一個國家的小鎮裡也可以看到中國餐館和中國人的身影。在相當長時間裡,家樂福依然會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外資零售商,中國也會成為家樂福海外最大的市場。而且由於與普美德斯合併後有了生鮮超市、折扣店等更豐富的業態,它會逐漸佔據中國的二三級城市。家樂福的管理團隊也會進一步本土化,中國的國別總裁最終一定會是個中國人。
不過問題是,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和東方人獨有的經營理念和商業道德規範是否也在全球生意場上有其自己的地位呢?西方企業的經營哲學,不管是沃爾瑪流派還是家樂福流派,在多大程度上適用中國企業呢?什麼事情都逃脫不了物極必反的規律,就像沒有隻漲不跌或只跌不漲的股市,也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古諺所言,也許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中國乃至世界舞臺上也應該有自己出頭的那一天,而吸收了西方管理思想的中國式管理也將大放異彩,特別是在本土化要求很高的零售業更是這樣。對我來說,對企業的認知是從西方企業開始的,而這種認知如果有機會與中國民營企業去碰撞一下對我的職業生涯來說也許是件好事。而家樂福已經度過了激動人心的創業期,儘管還面臨巨大的挑戰,它面前的已不再是激情歲月。
2月會議後不久,經過再三思考後的我終於還是向施榮樂提出了辭呈,冥冥中這似乎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我的創業衝動,和希冀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的個性再次主宰了自己的命運。
2000年6月的一個傍晚,我登上了從上海飛往北京的國航航班,空客320上的人很多,嘈嘈雜雜,高談闊論,神采飛揚,這幾年中國的經濟熱的燙手,到處都是瘋狂的擴張,暴富的神話讓人變得躁動不安,這不由讓我想起了四年半前從北京飛往深圳的那晚,飛機上是那麼空空蕩蕩,寧靜而安詳。雖然四年半的時間並不算長,但對於身心疲憊的我來說恍若隔世。記得在我提出辭職的第二天,正好在上海辦事的陶景洲律師請我在香格里拉喝早茶,他說“我最擔心發生的事終於還是發生了”,他告訴我,“施榮樂相信自己一定會重新控制局面,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施讓他帶的話,但我還是聽出來施在和陶說這番話時底氣並不足。這也註定了在施任中國區總裁的八年裡,未能因輝煌的業績而功成身退。而零售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在聽到我辭職的訊息後馬上打電話給我,聽說了我的決定後,告誡我北京此行一定要未雨綢繆,小心為上。
風雨飄搖,物是人非,忐忑不安中,我又一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了選擇。抱著演繹一段新的更精彩的人生的美好憧憬,我單槍匹馬,回到了曾生活了18年的京城,開始了一個更為艱辛的創業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