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
俄奧矛盾的表現是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
多年來,俄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幹半島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區進行擴充套件,地處中歐的君合國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幹半島西北部擴張,又怕在自己統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而獨立。
英國從它傳統的外交政策上出發,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既不願意德國過分強大,也不願意看到俄國的勢力在巴爾幹半島過於膨脹,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的衝突的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現在雖然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家還沒有結成“三國同盟”,但是根據華國統計局在歐洲各站的情報網路反饋回來的資訊來看,是遲早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歷史中,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建立了針對俄國和法國的三國同盟,1879年,在俾斯麥的推動下,德奧簽署了“同盟條約”,這個條約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後來,由於義大利在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鬥爭中失敗,俾斯麥趁機拉攏義大利,共同對付法國。
1882年,德、奧、意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正式建立。
德國成為三國同盟的核心。
所以,萌總裁要看德國人的態度。
而且因為華國和英國,法國兩國,在亞洲有太多的利益衝突,和德國則沒有這種利益衝突,能結盟的,也只有德國,或者奧匈帝國這樣的國家。
“陛下想找奧匈帝國,是因為我們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