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2部分

而一個勤務組負擔三到四架轟炸機,也就是說,快的話,半個小時就能完成,慢的話,也不會超過40分鐘。

除了轟炸機本身的勤務能力有所提高之外,當時航母上的勤務管理也做了針對性的調整。比如,大部分轟炸機都只需要在機庫內補充燃料,在送到了飛行甲板上之後再掛上彈藥,並且為此訂下了標準化作業流程。最初的時候,出現過組織上的問題,即必須由兩個以上的勤務組一起協同工作,如果協調不好,就容易出問題,可隨著勤務人員組建熟悉了新的工作方式,其勤務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少。從此開始,帝國海軍艦載航空兵逐步為勤務部隊制訂了各種保障條例,規範了作業方式,並且最終改變了以“勤務組”為一個獨立單位地作業方式,而是採用了更先進,效率更高的流水線式的勤務保障方式,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艦載機部隊的出勤效率。

在戰爭中得到鍛鍊,並且在戰爭中摸索總結經驗,成為了提高部隊效率的最有效的辦法,可以說,這次大戰正是航母從不受重視成為海軍主力的一場戰爭,同樣的,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帝國海軍總結出了使用航母,並且提高航母作戰能力的很多經驗,並且訂下了很多標準規範,為航母最終成為海軍的絕對主力奠定了基礎。而在航空勤務作業方面,整個大戰期間就發生了好幾次重大改變,並且逐漸形成了戰後通用的模式。

比如,在28年郝東覺就首先在第二特混艦隊採用了分類作業的方式,並且首先透過讓執行不同任務的勤務人員穿戴不同顏色的衣服進行區分,比如穿紅色背心的為彈藥裝填員,穿白色背心的為燃料補充員,穿綠色背心的為起飛引導員,穿黃色背心的為著陸引導員等等。這成為了後來艦隊航空勤務人員地標準制度。而且其規範得到了完善,並且最終形成了帝國海軍的標準航空作業制度,得以在全海軍範圍內進行推廣。

很多時候,這些軟實力方面的進步並不引人矚目,很多人注意到的只是更先進的戰艦,更先進的作戰飛機,以及更多的王牌,而不是說有更好的勤務人員。以及更好的航空勤務作業制度。可實際上,正是這些軟實力方面的進步,才起到了真正的關鍵作用。戰後,很多航母作戰理論實際上都是在戰爭期間就出現了的,而且當更多的人意識到航空勤務作業的重要性的時候,唐帝國海軍已經率先在軟實力方面下功夫了。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這些航空勤務人員,以及合理的航空勤務作業制度的重要性絕不在新式航母,以及新式戰機之下。戰後,郝東覺就寫過一份關於艦隊航空作戰方面地論文。而且成為了帝國海軍學院地教科書主要內容之一。在這篇論文中。郝東覺就將航空勤務作業能力排在了影響航母戰鬥力最關鍵的十項技術與效能指標的第三位,僅次於航空作戰理論與先進地作戰飛機,甚至比航母本身的效能還要先進。而帝國在戰後設計航母的時候。都將航空作業能力作為了重要效能指標,也就是說,工程師在設計航母的時候,就得考慮到提高航空作業效率,而不僅僅是提高航母的生存能力,以及攜帶的作戰飛機的數量。往往,高效率的航空作業能力比攜帶的戰機數量重要得多!

戰後,有人評價過大戰期間,帝國海軍中為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又默默無聞的三個人群。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排在了運輸船隊水手之後。這證明了當時確實沒有多少人真正的注意到這批不會駕駛飛機與敵人作戰,卻為戰勝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員。實際上在艦隊官兵中,獲得晉升與嘉獎最少的就是這些航空勤務人員。一般的情況下,航空勤務人員的最高軍銜只是上尉,而且能夠成為軍官的很少。大部分的都是士官,以及普通地士兵,特別是那些有著熟練技能的人員,基本上都是技術士官,而不是軍官。另外。在整個大戰期間,獲得勳章的航空勤務人員只佔總人數的的兩成左右,而在艦隊裡的其他崗位上,這個比例超過了四成,有的部門,比如戰列艦的主炮炮手中,獲得過勳章的官兵超過了七成!

戰後,帝國海軍在十年之內三次提高技術士官的待遇,就是要留住這些技術骨幹力量,避免更多的人才因為待遇的問題而前往民用航空公司,從而導致海軍缺乏足夠的人才。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航空勤務人員,特別是那些技術士官的重要性。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在戰爭期間並不存在人才流失的問題。

正是有這麼一大批默默無聞的海軍官兵做著巨大的貢獻,帝國海軍的航母才能夠縱橫四海,擊敗每一個強大的對手。如果沒有這麼一批高素質的航空勤務人員,恐怕太平洋戰場上的很多次海戰的結果都將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