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讀書人也要增廣思維,不能埋頭讀死書也要問政事,本來嘛讀書就是為出仕為參與朝廷政事,幹嘛非要等中進士之後才關心呢。
這次可以不考慮其他方面的成績,但不代表下次不算也許下次,其他的還要佔主要呢,因為能參加殿試的說實話在全省都是前幾名的,文章詩詞自然難分伯仲,也許將來為官施政高低成敗就在其他方面。
殿試成績很快出來,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本來按照朱顯波的意思第三甲就沒必要了,但是天下讀書人太多了,也是為了安慰他們,穩定地方情緒,就一切照舊
很快,結果出來了,根據朱顯波的要求,一甲三名,二甲九名,三甲四十名。這些是絕對優秀的考生了,以後就是建貞朝的首批進士。楊一鵬沒中二甲,排在十六名以後,也許是災難影響了,也許救災耽誤了複習,不過這楊一鵬還是個人才,涿州的事情就辦得挺好,朱顯波特批了一個。
朱顯波找來六部尚書讓他們每人挑一名帶回本部歷練,半年要出成績,皇上到時候親自考核,沒有進步的責罰尚書。其餘的二甲,皇上帶回上書房,親自培養。眾臣聽說皇上要親自培養,個個目瞪口呆,是啊,他們的皇上才十八歲啊。不過想想過往皇上的所做所為,確實顯露出才華無盡,教幾個進士足以。
第五十七章 天子門生
( )雖說早就聽說皇上飽讀詩書,但這些人個個都是進士啊。又不好開口問。這些人是繆六平、李隆遠、普斯旺、吳海建、施正祐、賴敬楓,還有災民楊一鵬。朱顯波的想法是,晚上找張蕾幾個人備課,白天朝政之外,就灌輸給他們幾個。真正的天子門生啊,這幾個小子有福了,誰叫著急用人呢?天文地理,文治武功,什麼都有,最主要的還是要開化他們的思想,能老上進士的在現代那絕對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基礎知識沒問題,關鍵是思維遠見和術業專攻了。
很快這些進士就被朱顯波的真知灼見所折服,天文地理,這皇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啊,當進士的該慚愧了,二十好幾了,專心讀書還是和皇上有很大差距,朱顯波不管他們,只負責灌輸,不明白的,帶手稿回去自己讀,下次上課考,這天子門生也不是那麼好當的,關鍵是沒點真本事,不是侮辱皇上的名聲嗎?所以也沒人敢怠慢,何況天子親自教誨,他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沒人不懂。
朱顯波也是求才心切,那個皇上想施行新政,沒點自己的心腹主掌朝廷和地方事務是肯定不行的,但如果不分優劣,讓些草包去幹,只怕會拆臺。而朱顯波是一個想幹大事的人,絕對不想走崇禎的老路,絕對不想亡國,這也是他提拔楊一鵬的原因。
“各位愛卿,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相信你們都聽過,朕不送你們黃馬甲,朕就送鏡子給你們。朕可能暫時還比不上唐太宗,但朕要求你們一個個做朕的魏徵。為大明、為天下百姓努力。”
“臣等銘記在心。”
“光銘記在心還是不夠的,我大明現在內有外患,內部怠政已久,急需改變,起義軍之所以此起彼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官員在受災後為了不影響仕途一不如實上報朝廷,二不管百姓死活,今後你們無論是做縣令還是總督,都要記住朕的話,始終保持和朕一條心,和老百姓一條心,遇事一定要全力以赴。問心無愧。”
朱顯波的那種急切心情,這些進士們一時半會是無法理解了,不過皇上的真知灼見卻徹底征服了他們。也覺得自己陪伴在這樣的明君身旁乃三生有幸,個個聽得自然十分認真。朱顯波也知道對待書生不能硬來,先試圖說服,再灌輸,就像當初自己和徐光啟一樣。想到徐光啟,朱顯波眼睛突然一亮。是該找那傢伙回來了,教書太浪費人才了。
於是另外一方面,朱顯波讓王拓派人把徐光啟給找來回來,當徐光啟強行被帶回京城,跪在皇上面前時,愣了半天不說話:“朱公子?”
“哈哈,這書呆子還認得我。”朱顯波再見徐光啟自然高興,這小子考進士沒戲,搞科研一定能行。
“草民該死,有眼不識泰山。”徐光啟似乎有點明白了,當初為什麼朱公子會對一個讀書人這麼關照,原來就是天下人稱頌的信王啊,自己還時常跟信王稱兄道弟。
“不關你的事情,朕那時候也是除外閒逛,因為皇兄管得也不嚴格,就自作主張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