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膩,脈濡緩者,可合平胃散燥溼寬中。夾食滯者宜加神曲、麥芽、山楂以消食化滯。若發生在夏季盛暑之時,暑溼犯表,困遏脾胃,身熱煩渴,胸悶脘痞,嘔吐下利,即為暑溼洩瀉,可用黃連香薷飲,清解暑熱,化溼和中。若暑熱偏重,身熱煩渴,可加薄荷、荷葉、清豆卷增強清暑之力。

3。食滯證

症狀:腹痛腸鳴,瀉後痛減,瀉下糞便臭如敗卵,夾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大。

證機概要:宿食阻滯腸胃,脾胃運化失司。

治法:消食導滯。

代表方:保和丸加減。本方功能消食導滯,和胃除溼,適用於飲食過度,宿食內停,脘痞腹痛,噯腐嘔吐,瀉下臭如敗卵者。

常用藥:山楂、神曲、萊菔子消導食滯,寬中除滿;陳皮、半夏、茯苓和胃祛溼;連翹消食滯之鬱熱。

若食滯較重,脘腹脹滿,瀉下不爽者,可因勢利導,採用“通因通用”之法,加大黃、枳實、檳榔,或用枳實導滯丸以消導積滯,清利溼熱;積滯化熱者,加黃連、山梔;嘔吐甚者,加生薑、刀豆子、竹茹和胃降逆止嘔。

(二)久瀉

1。脾胃虛弱證

症狀:大便時溏時瀉,反覆發作,稍有飲食不慎,大便次數即增多,夾見水谷不化,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少華,肢倦乏力,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證機概要:脾胃虛弱,運化無權。

治法:健脾益氣,滲溼止瀉。

代表方:參苓白朮散加減。本方功能健脾益氣,滲溼止瀉,適用於脾胃氣虛夾溼之洩瀉。

常用藥: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平補脾胃之氣;扁豆、苡仁、山藥、蓮子既可和胃理氣健脾,又能滲溼而止瀉,標本兼顧;砂仁芳香醒脾,促進中焦運化,暢通氣機。若脾陽虛衰,陰寒內盛,伴見腹中冷痛,手足不溫者,宜用附子理中丸加吳茱萸、肉桂以溫中散寒止瀉。若久瀉不止,中氣下陷,伴見滑脫不禁甚或脫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益氣升清,健睥止瀉。若洩瀉日久,脾虛夾溼,腸鳴轆轆,大便溏黏者,舌苔厚膩難化,或食已即瀉者,應於健脾止瀉藥中加入昇陽化溼的藥物,如防風、羌活、蒼朮、厚朴,或改用昇陽益胃湯加減,以升清陽,化溼濁。若大便瀉下呈黃褐色,為內夾溼熱,可於原方中加黃連、厚朴、地錦草等清熱除溼;若溼熱未盡,洩瀉日久,便溏而黏,氣陰兩傷,形瘦乏力,舌瘦質淡紅,苔薄黃膩者,可用益胃湯加烏梅、五倍子、石榴皮、焦山楂、黃柏等標本兼治。

2。肝氣乘脾證

症狀:腸鳴攻痛,腹痛即瀉,瀉後痛緩,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而誘發,平素多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矢氣頻作,舌苔薄白或薄膩,脈細弦。

證機概要:肝失條達,橫逆侮脾,脾運無權。

治法:抑肝扶脾。

代表方:痛瀉要方加減。本方功能調和肝脾,適用於肝鬱脾虛之痛瀉。

常用藥:白芍養陰柔肝以治肝體;防風勝溼,且可散肝以助肝用;白朮化溼健脾;陳皮理氣和中。

若肝體過虛,可加用當歸、枸杞等柔肝之品;若肝用不足,可加柴胡、青蒿等疏肝之味;脾虛明顯時,可加用茯苓、扁豆、山藥等化溼健脾之藥;胃納不和,可加半夏、木香之品以和中。若肝瀉日久,氣鬱不解,轉入血絡,脾土不疏,洩瀉纏綿難遇,可從化瘀人手,用血府逐瘀湯。在化瘀法下,還可根據其寒熱不同,選用少腹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化裁治之,其效更顯。若夾有溼熱,大便夾有黏液,可加黃連、黃芩等清腸化溼;反覆發作不已者,可適當加入酸澀收斂之品,如烏梅、木瓜、訶子等;若脾氣虛弱者,可加服參苓白朮丸。證情平穩後,可服逍遙丸以善後。

3。腎陽虛衰證

症狀:每於黎明之前,臍腹作痛,繼則腸鳴而瀉,完谷不化,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痠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證機概要:命門火衰,脾失溫養,水谷不化。

治法:溫腎健脾,澀腸止瀉。

代表方:四神丸加減。本方功能溫補脾腎,澀腸止瀉,適用於脾腎虛寒,五更洩瀉。

常用藥:補骨脂溫腎助陽,肉豆蔻溫中暖脾,吳茱萸辛熱散寒,五味子酸收止瀉。

若腎陽虛衰明顯,可加附子、肉桂等溫腎之品;脾陽不足為著,可加乾薑、蓮子肉、芡實米等暖脾止瀉之味;內寒腹痛,可加川椒、茴香等散寒之藥;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