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五章 親耕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南梁名士丘遲一語道盡了三月江南的美麗和妖嬈。

經過一連多日連綿不絕的陰雨天氣,今天鍾水鄉的天空,終於雨過天晴。劉景脫去高冠官袍,換上短衣窮褲,在眾多護衛及鍾水鄉鄉吏的陪伴下,攜帶酒肉前往鄉社祭祀。

所謂社,供奉之處,即祭祀、祈福的地方,同時也是百姓集會娛樂與市肆之地。

劉景不信鬼神,但這是漢代風俗,百姓心願,他無有推脫之理。

祭祀結束後,劉景又帶著大隊人馬來到田邊,行春耕之禮。

漢代重視農桑,視為國策,《漢書》載文帝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自文帝后,大漢皇帝於立春行親耕禮遂成為定製,景帝、武帝、昭帝莫不依循尊之。

本朝前期,諸帝也行籍田之禮,直到順帝時才作罷。

不過雖然皇帝不再親耕,但下面的郡縣長吏職責之一就是“勸督農桑”,自然不能廢止。甚至鼓勵百姓積極勞動,郡縣長吏還自立條式,加以獎賞。

作布巾短襦打扮的劉景一經出現在田邊,立刻引起了巨大轟動,正在地裡春耕的百姓紛紛放下手中農具,跑過來大禮參拜,並且劉景出現的訊息以飛一般的速度向四周擴散開來。

“縣君……”

“劉君……”

“明廷……”

面對潮水一般圍過來的百姓,鄉嗇夫黃符唯恐劉景受到驚擾,立刻指揮十數名鍾水鄉鄉吏上前排成人牆,將洶湧的百姓隔絕在外。

黃符年紀甚輕,只有二十三四歲,劍眉朗目,身姿矯健,腰上懸掛著一柄環首刀,看上去更像是一個遊俠。

黃符是平陽大姓黃氏子弟,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鍾水鄉新任鄉嗇夫,不是因為他的才能,而是因為他和褚方頗有私交,受到後者指點,他和他的家族成功躲過一劫。

褚方作為酃縣第一豪傑,朋友眾多,平陽、鍾水二鄉因他而逃過一劫的大姓不只黃氏一家。

褚方不管是能力,還是人品,皆出類拔萃,即便放眼荊南四郡,也是第一流人才,劉景如今對他非常看重,因此只要不是涉及原則性問題,他自然不會駁其請求。

黃符在一旁歎服道:“明廷惠下於民,賜予田地,百姓無不感激涕零,家家為明廷立生祠。”

祠,本是為紀念死者而建的供舍,生祠,自然是為生者而修建。

不過建祠也是一件比較犯忌諱的是,桓帝在世時,就曾下令“悉毀諸祠”,只有已故洛陽令王渙,因為實在太得民心,特下詔保留。

劉景失笑搖頭,他還不到弱冠之年,百姓就為他立祠,怎麼想怎麼彆扭。口中道:“百姓本就生活艱難,何必浪費錢做這種事呢。”黃符說道:“與明廷賜予他們的恩惠相比,這又算得了什麼?”

“話不能這麼說。”劉景搖頭道,“本廷乃一縣之長,民之父母也,所作所為,皆應盡之務,豈求回報?”

說罷,劉景示意排成人牆的鄉吏不必如此緊張,稍稍讓開道路,如果百姓都被他們攔在外面,不得相見,他來此還有何意義?至於安全問題,他身邊有於徵、劉亮等人在旁保護,沒人能輕易傷害到他。

黃符眼中不禁閃過一絲迷惑,劉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面對大姓,動輒滅族十餘,毫不容情。可是面對這些卑賤的百姓,卻表現得極為仁慈,委實令人不解。

見鄉吏不再拼命阻攔他們拜見劉景,百姓情緒更加激動的同時,卻沒有一窩蜂的衝上來,百姓對於官吏,心裡終究有著根深蒂固的敬畏,令他們始終不敢太過靠近。

劉景含笑揚聲道:“古語云:‘方春戒節,人以耕桑。’夫春者,歲之始也。始得其正,則三時有成。……本廷為酃縣之長,衷心希望大家能夠戮力自盡,專心務農。有‘力田’者,本廷不吝獎賞。”

所謂力田,指的是努力耕種的人,古時又曰力地,《管子》有云:“力地而動於時,則國必富矣。”

在重視農桑的漢代,力田和孝、悌並列,皆會受到朝廷的嘉獎。

“萬歲!……”

一聽種地種得好,還有獎賞,百姓無不大喜歡呼,他們從前為大姓佃客,往往從春到秋,無一日得閒,每日勞苦,到最後別說獎賞了,能夠吃飽飯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接下來,劉景親自持犁,下地耕種。

眼見劉景“熟練”的動作,絕非擺擺樣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