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濃濃的血腥味薰人慾嘔。
***
滁州離金陵不過百里,清軍殺到滁州,金陵城裡的氣氛不免有些緊張,長江上有劉忠秦率領的水師遊弋,禁止所有私人船隻停靠北岸。
北岸更派有大批的遊騎偵察預警。金陵城的各個城門都有士兵在盤查出入的行人。五城兵馬司也加強了城內的巡邏,嚴查奸細。
不過總的來說,市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酒樓茶肆間每天依然聚集著大量的讀書人,他們討論的主要有兩個話題,一是江北的戰事。一是顧炎武和傅青主推動的思想浪潮。
而且這場思想浪潮受關注的程度,絕不亞於江北的戰事。前有金聖嘆、金貢南這“雙金組合”以一敵百,大放異彩。
接著又跳出來個人來,也一時風頭無二,這兩個人一個叫黃宗羲,一個叫王夫之。
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人。他還不到三十歲,但少年成名,張獻忠南下湖廣時聽說他的大名後,曾派人去招攬他,他與兄長藏到山上拒不應徵。
他是湖湘學派的新秀,文章寫得極好,言辭犀利,思想有深度。顧炎武和傅青主掀起批判八股,批判朱程理學的思想浪潮後,他坐不住了,匆匆趕到金陵。
他到金陵的第一天所發表的議論,就註定一鳴驚人。
在桃葉渡的文人聚會上,他高聲批判了從周敦頤到朱熹所堅持的氣外求理、“理在氣先”、“理在事先”,即精神先於物質存在的唯心論。
他強調“氣”是陰陽變化的實體,理乃是變化過程所呈現出的規律性。理是氣之理,氣外沒有虛託孤立的理。理不僅在氣中,而且是氣的運動變化,有它的必然規律性。
這是典型的唯物主義論。有力地駁斥朱程理學中精神先於物質存在的觀點。同時指出,正是朱程理學脫離現實尋求“理”的思想,將儒學思想引向了極端。
實際上,王夫之絕不是第一個對朱程理學進行否定的人。
朱程理學雖然一直是明朝的主流思想,但從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開始,其實已經代表著學者們對朱程理學開始進行反思、進行有限度的否定了。
只不過誰也沒有象王夫之這樣,對朱程理學如此旗幟鮮明的批判、否定過。
因此他的學說一經提出,立即引發了強烈的震動,每天找他辯論的人多不勝數。
黃宗羲的大名不下於王夫之,他也反對朱程理學中“理在氣先”的理論,認為“理”並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而是“氣”的運動規律,認為“氣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公共之物也”。這與王夫之的理論大同小異。
黃宗羲推崇王陽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對秦牧在嶽麓書院開辦“物理”課非常讚賞,認為這種尋求萬物執行的內在道理的學說,與心學中的格物致知是一樣的。
而他引起轟動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提出了與王夫之基本相同的觀點,他比王夫之更牛,不但挑戰了朱程理學,還對皇權提出了挑戰。
他說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也就是說,產生君主,是要君主負擔起抑私利、興公利的責任。
對於君主,他的義務是首要的,權力是從屬於義務之後為履行其義務服務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僕而已。
他提出“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這甚基本上是對君主“家天下”的行為從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這一點,就連秦牧也沒想到,在他掀起的這股思想大潮下,竟然有人敢站出來否定“家天下”合法性了。
黃宗羲與王夫之兩人的思想與顧炎武、傅青主的引導遙相呼應,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那些支援朱程理學的人紛紛跳出來撰文駁斥,這股思想碰撞的激烈程度,真不亞於江北的大戰。
朝中的楊廷麟等人顧不得學者們的辯論了,秦牧突然改變計劃,竟然下旨讓蘇謹退到來安縣,使得滁州只剩下八千人馬。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秦牧是一國之主,困於滁州,兵微將寡,這還得了?
諸葛敏、楊廷麟、堵胤錫、卞狄、劉伯全、白鐵、宋應星、覃秋白等一大批文官一齊殺到兵部,要何亮立即調兵北上救援滁州。
兵部尚書何亮,侍郎顧君恩等一時成了眾矢之的。
何亮沒奈何,拿出秦牧發回的旨意給大家看,委曲地說道:“各位的心情我理解,但是秦王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