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來臨,兩個女兒床前飲泣,心中實在不放心兩個還沒出嫁的孩子。下午3時40分,辜鴻銘幾乎無聲地說了句“名望、地位都不過是泡泡,轉瞬即逝”之後,便閉上了眼睛。

辜鴻銘死後,女兒珍東、娜娃到蘇州落髮為尼。

。。

來自馬來亞的“香蕉人”

辜鴻銘出生於馬來亞,他10歲時跟隨義父布朗先生去蘇格蘭之前,已經在檳榔嶼的英國王子中心學校學習了3年,主要學習英語。在歐洲11年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在他27歲之前,中國話都說不好。1885年正式歸國後,才開始閉門鑽研中國語文。到張之洞幕府做了“洋文書”後,漢文基礎仍是很差,曾遍請那些和他同事的翰林、進士教他漢文,由於不懂師道之禮,遭到拒絕,無奈只好自己買了本日本人寫的《官話指南》,作為漢文讀本,但苦惱的是不會查中國字典,遇到生字,還是沒辦法。最後還是張之洞看不過去,指導他系統閱讀儒家經典,鑽研六經子史(他把《康熙字典》作為初學的課本,因此後來所識漢字比一般人還多)。

由於自小生活在西方,辜的思維方式具有典型的西方特徵。現在對於那些生在海外,長著中國人面孔,但受中文教育不多、思維西式的人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香蕉人”,黃皮其外,白瓤其內。可以說,辜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香蕉人”。

辜鴻銘剛回國時不習慣中國禮俗,仍以西人的坦率習慣行事,我行我素,俾睨一切,對自己看不起的人,不管是誰,照罵不誤。他的同事和上級都評價他“為人荒謬絕倫”。

偶遇馬建忠,變回中國人

辜鴻銘自稱為“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東西南北老人”。他的蘇格蘭義父布朗先生是一個對西方物質主義感到厭倦,對中國文化極具好感的人。辜鴻銘14歲開始接受布朗先生“私塾教育”,學習英語和德語,從小背誦了莎士比亞的37個劇本和歌德的《浮士德》。他對於作品中所揭露的資本主義黑暗印象深刻,特別是歌德的作品,辜後來寫文章時引用得非常多。歌德非常熱愛中國文化,他所倡導的“克己復禮”思想與儒家文化惺惺相惜。

21歲時,辜鴻銘取得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卡萊爾是辜在愛丁堡大學時的導師,由於布朗先生和卡萊爾是舊交,所以剛到愛丁堡時,辜有幾個月每晚都到卡萊爾家聆聽他們論學。卡萊爾在當時的英國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是英國後期浪漫主義最為傑出的文學和社會文化批評家。

浪漫主義先主要特徵一是批判發展中的資本主義文明;二是強調道德和正義,反對物質主義和功利主義。辜在日後的著作裡,隨處可見他對其浪漫主義老師言論的引用,這是他思想的發源地。

1880年,辜鴻銘在德國、法國遊學結束後,被英國殖民政府派往新加坡任職。1882年前後,馬建忠因事途經新加坡,辜鴻銘得知訊息後,立即到其下榻的海濱旅館拜訪。

40年後,辜這樣回憶與馬建忠見面的情形:“我在新加坡同馬建忠的晤談……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為正是他……使我再一次變成一箇中國人,……我同馬建忠晤談三天後,即向殖民當局提出了辭呈,沒有等到答覆,就乘坐第一班汽船回到我的檳榔老家。在那裡,我告訴我的堂兄,即我們家那位家長,說我願意蓄辮和改穿中國衣服。”

1885年,對祖國文化嚮往已久的辜鴻銘在香港惡補了幾年漢學知識後,為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所聘,做了他的一個洋文案。至此,他開始真正接近中國。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以一箇中國人的名義”

如果把辜鴻銘稱作國學大師,恐怕與他同時期的很多人都會反對。儘管他回國後“四部書、騷賦、詩文,無所不攬”,而且有“文科進士”的封號,但是他的國學水平並不為當時的人認可,他的同僚錢恂認為他“英文果佳,然太不知中國文,太不知中國理……是直外國文人而已矣”。有點口吃的章太炎也說:“湯生,英文,他好,國學他根本不……”

那麼辜鴻銘在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有著怎樣的價值呢?

他在辦外交時,確實做過很多讓中國人大長臉面的事情。辜鴻銘在上海黃浦江治局任上時,局中有外國人借辦工程之機,貪汙白銀16萬兩,辜鴻銘怒不可遏,要求嚴厲懲辦。這個人很是害怕,趁著夜晚偷偷拿著鉅款找辜鴻銘,哀求放他一馬,辜卻不願與他同流合汙,堅決拒絕,並對此人不依不饒,窮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