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蝦5慕鶉諫����幣彩竊抖�厙�畲蟮慕鶉諡行摹�

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汽車後,種橡膠樹割生膠生產輪胎隨之成為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眾人矚目的高科技產業。世界對天然橡膠的需求急速擴大,但受制於氣候、土壤及樹木的生長週期,橡膠的生產卻不能急速擴張,因此橡膠的價格就在上升通道里賓士起來。

於是乎,有人就盯上了橡膠生意,以及生意所必須的資本。

東南亞是橡膠的理想種植地,由於離中國近,又有大量華人華僑分佈其間,因此,歐洲人在東南亞的橡膠園喜歡把總部設在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以便融資,在1903年,英國人便首先在上海開設了一家以經營橡膠園為主業的蘭格志拓植公司,外國公司紛紛來到上海,到1910年,列強在東南亞開發橡膠的公司達122家,其中把總部設在上海就達40家。一些洋行在門口高掛“代客買賣各種橡皮股份”的牌子,吸引各路人等前來炒作。

這些公司魚龍混雜,有的已在當地購買了橡膠園,只需等待出膠甚至已經開始出膠;有的剛剛購買土地,樹苗還沒種下去;也有的根本沒去過東南亞,只是在地圖上找了幾個名字,就開始在上海招股。他們一般都是先取得駐上海的外國銀行的支援,然後在報紙上大做廣告,極力宣傳公司的美好前景,並聲稱它的股票可以在外國銀行按票面價值押借現款,從而不僅贏得上海華商的信任,連在上海的洋人、洋行也大量捲了進來。

洋人不停地把倫敦的市場行情傳播到上海:一家公司發行100萬英鎊的股票,結果半小時即告售罄;一種面值10元的股票,最高時漲到180元;另一種面值100元的股票,最高時漲到700元。這類行情極大地刺激了上海投資者的信心,從而推動上海橡膠股票的瘋漲。宣統元年12月1日,蘭格志公司的股票為920兩,到次年2月19日便上漲至1675兩,另一家橡膠公司地磅公司的股票宣統元年1月10日是25兩,一個半月後即漲到50兩,不少人實現了一夜暴富的神話。

在如此利好的刺激下,有些人甚至還沒弄清橡膠為何物,就已投身這場股票大潮,當然,這場騙局中,陷得最深最慘的,要數上海的本土銀行業——錢莊。

短短五年內,上海最大的十幾家錢莊,先後多次購買橡膠股票,總計達1500萬兩,在錢莊的示範之下,商家、個人也紛紛加入到炒股大軍中來。因為貪圖高利,很多人抵押了房產、首飾、衣物尤嫌不足,又向錢莊貸款,而錢莊為迎合這股風潮,心甘情願的掏出銀子,甚至有部分自詡視野開闊的人,覺得在上海買還不夠,又兌款去倫敦買。

買票風潮迅速蔓延到了天津,漢口等內地城市,最後凡是洋行錢莊所在之地,無不有販賣股票之處,中方在這輪交易中,投入上海的資金總數超過2700萬兩,投入倫敦市場的資金大概1400萬兩,兩地加起來達4000萬兩之巨。

即便如此,這個泡沫還是不斷地膨脹著,市面上甚至拿股票當現金用,而無論是私人,商家都酣睡在橡膠美夢中,當地政府也不例外。

作為蘇松太道道臺,蔡乃煌掌管上海地區財政大權,橡膠泡沫不斷上漲時,曾秘密將庚子賠款所要繳納的190萬兩官銀存進了源豐潤、義善源兩家錢莊內,加上其他官款,共計達255萬兩,本想著藉著這股東風賺一筆大錢,卻沒想到,如今泡沫崩潰,錢莊瀕臨破產,這些錢八成要打了水漂,一旦訊息報漏出去,他除了承擔地方官失責的罪過,還要擔負私自挪用官款的罪名,整整255萬兩,那可是掉腦袋的事。

“蔡乃煌!你私自挪用官款,多達百萬之巨,就憑這一項,死一萬次也不足惜!”

葉開忽然厲聲大喝,蔡乃煌腦子裡一片空白,天昏地轉,什麼也記不起來了,一旁的李平書也渾身顫了一顫,這麼大的事,蔡乃煌自然不可能一個人包辦。

“下官糊塗!下官糊塗!”

事到如今,蔡乃煌也顧不得其他了,連聲喊饒,可喊饒有什麼用,這麼大一筆強,自己怎麼湊也湊不齊,更別說累以千萬兩計的錢莊窟窿了,誰教自己撞到了總督的槍口上,十有**朝廷已經知道了。

“糊塗?”葉開戲笑一聲,“剛才,蔡大人,李董事可不像糊塗的樣子啊,這謊話說起來一點也沒出什麼漏子,可憐你二**到臨頭,居然還巧言令色,企圖矇騙本督,真是大膽至極。”

葉開凝視片刻,如今這二人已是火灶邊的螞蚱,熟了半邊兒,只要此事散出去,死一萬次不是一句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