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兩國內閣的允許下,變更或者單方面違反上述內容。
前三條還好說,本來就是奕…劻一心想答應的,但後兩條卻有些問題了,重重跡象和矛頭都指向了德國,雖然奕…劻有心抱緊英國這條大腿,但是他卻不想介入到列強的爭鬥中,最好兩邊誰也不想招惹。
“朱爾典的胃口也太大了。”
奕…劻把合約交還給了梁敦彥,看來,即便是他,也不得不對合約的內容慎重,這件事牽扯的利害太大了,一旦簽署,等於得罪了德國人。
“是啊,朱爾典就是想把咱們綁到他那邊去。”梁敦彥經驗老道,一眼看破,“不過,有得必有失,就看總理的意思了。”
奕…劻如何不知,這紙合約扔到他面前,說白了就是讓他選邊站。
“先和英國人談著,記住,這件事千萬不能洩露出去,也不要跟其他任何人談起,特別是澤,盛二人。”奕…劻吩咐道,他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在這上面下一下功夫。
“是”
盯著梁敦彥退卻的身影,奕…劻心裡犯起了嘀咕,這條密約要想達成,還有一個大難題,怎麼才能讓良弼的軍隊從租界撤出去?
此前的革職令根本不奏效,而良弼要1600萬兩救濟銀,他也根本不會答應,難就難在這了,拿銀子換和解?想想都有些匪夷所思。
“賊良弼,哼!”
奕…劻狠狠跺了一下腳。(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二章 談判死結
(第一更)
1911年9月11日,晚七點,東交民巷。
一場秘密談判在英國大使館一樓的約翰廳內展開,到場的人數被嚴格限制,內容就圍繞著此前提出的《中英密約》。
出席會議的有英國特命全權公使朱爾典,法國駐華公使馬士裡,外務部大臣梁敦彥,外務部第一副大臣唐紹儀,以及農工商部副大臣“太子爺”載振,載振是被奕…劻特意叫來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他的立場了。
眼下中外關係緊張,這場會議也被高度保密,全程都是秘密進行,除了這幾個人之外,中國方面也只有奕…劻本人知道了。
《中英密約》關乎內閣的存廢,所以,他對本次談判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指派載振過來也基本上表達了這個意思。
約翰廳的會議桌上,中外雙方分列一邊,基本的寒暄和試探過後,會議已經進行到了最核心的部分,雙方都開始**裸的觸及對方的底線。
“公使先生,總理最關心一個問題,你們什麼時候可以退兵,要最快的答案。”
唐紹儀丟擲了一個最要命的問題,談判進行到了這個份上,都開始直截了當的發問,朱爾典能聽到中文,馬士裡也不例外,兩人都在中國居住多年,語言上並沒有障礙。
“那要看你們的軍隊什麼時候撤出租界,我們不能允許中**隊在沒有外部威脅的狀態下,公然地,持續地,不計後果地,佔據和危害租界方,這不合法。”朱爾典用滴水不漏地外交辭令回答,“條約的第一款是其他條款生效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取得互信。”
唐紹儀和梁敦彥相互對視一眼,難就難在這了。
馬士裡說道:“截止到今天上午,公使館已經接到法租界公董局七份求救信,唐先生,你覺得法**隊會拋下他們不管嗎,站在我們的立場想一想,問題其實異常簡單。”
唐紹儀想要回擊,但梁敦彥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來說。
“對於你們的訴求,我很清楚,但恕我直言,中央政府並不能指揮租界的軍隊,他們屬於地方勢力,你清楚的,能指揮他們的,叫做良弼。”
朱爾典和馬士裡對此並不意外,他們在中國待了十幾年,清楚大清王朝一盤散沙的政治格局。
“抱歉,這是我們的底線,或者由我們解決也可以。”朱爾典彈了一下桌子,沒有繼續給梁敦彥壓力,“當然,這會破壞了我們之間的互信,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們出面,讓中**隊撤離。”
梁敦彥沒有繼續談下去,對方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退兵才有和平,而這個和平不是他一人能決定的,點了下頭,他在本子上記了些什麼。
“我回去會向總理傳達的,現在進行第二項談判,聯合審理,對於其他要求中國沒有異議,關於審理法官的規格,中方的意思是儘量對等。”唐紹儀接著說道。
“聯合審理由涉案國家的租界方參加,從目前看來,有中,英,法,美,俄,比利時,義大利,荷屬印度等九個國家,我們決定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