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貨貿易之外,我們似乎什麼都幹不了……如果不是為了巴勒斯坦猶太國的問題。我都不會去倫敦。”
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的事情,現在終於有了一些眉目。這大概也是《東方洛迦諾公約》簽署的一個附帶效應——德國和波蘭的關係,也因為這個條約而得以進一步改善。
雖然畢蘇斯基還是遲遲不肯在“旦澤問題”和“波蘭走廊”問題上讓步,還對德國和波羅的共和國合併表示了擔憂。但是波蘭和德國在“猶太人問題”上卻是難得一致的。
順便一提,現在波羅的共和國和德國合併的事情遇到了一些阻擾,英國人拿出了當年和波羅的共和國簽署的條約。以反對它和德國合併。而波蘭和蘇聯也同樣表示了反對。
因此德國和波羅的共和國合併的事情,只能暫時推遲到1933年11月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挪威奧斯陸會面後再做考慮。他們是去挪威奧斯陸拿炸藥h平獎的。1933年度的h平獎的最後評比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赫斯曼知道,這個獎項已經確定要頒發給希特勒和斯大林了。
兩人或許會在領取炸藥h平獎後,討論一下是如何瓜分波蘭。不過在瓜分真正實現之前。德國和波蘭還是可以在他們擁有共同利益的地方進行合作——這就是歐洲政治的現實,可以一邊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同時卻在準備將對方徹底從地圖上抹去——而巴勒斯坦猶太國,則是兩國所追求的共同目標之一。
在德國和波蘭的共同推動下,英國人又不得不在猶太國的問題上讓步——歷史上英國人在1937年一度支援巴以分治,但是在2年後再度食言——答應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區劃出一塊不到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