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毓英也頭部中槍)狼狽逃回楚雄。
一舉擊潰了清軍岑毓英部的進攻之後,杜文秀領導滇西回民叛軍乘勝向外發展,南面達於鎮沅,北面達於維西。至1866年初回民叛軍控制了滇西二十三座城市,對朝廷在雲南的統治造成極大的威脅。
於是,雲貴總督勞崇光認為,“當以征剿迤西為急”,當年3月他便親自到達昆明,積極部署雲南清軍對大理的進攻。
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署雲南提督馬如龍率領兵練八千九百餘人,於1867年2月由昆明出發,並指揮督標中軍副將楊振鵬、楚雄協副將李維述、參將楊先芝、遊擊合國安、昭通鎮總兵楊盛宗、騰越鎮總兵田仲興、普洱鎮總兵李錦文等部清軍和地方團練,分數路向滇西進攻。
可惜清軍雖然兵力不少但士氣低落,特別是其中的回民將領和士兵,大都不願同滇西回民叛軍打仗,加之遭到回民叛軍的頑強抵抗,兵疲糧缺進展緩慢。
回民叛軍除在各地堅守外,杜文秀又派出部隊襲擊清軍的後路。清軍驚慌失措,李維述敗於鎮南,楊振鵬潰於賓川,楊先芝、合國安潰於姚州,楚雄、大姚兩地的清軍先後告急。
楊盛宗、田仲興等也因糧餉不繼,分別從永北、蒙化、威遠等地敗退。馬如龍見敗局已定,遂託病由定遠撤軍逃回省城。杜文秀部回民叛軍佔領定遠、大姚之後進而包圍了楚雄。
馬如龍進攻滇西及其失敗,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它對杜文秀的影響極大。在此之前,杜文秀雖然拒絕了官府的誘降,但對馬德新、馬如龍等的叛徒嘴臉缺乏應有的認識,由於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與他們撕不破臉皮,反而與之達成暗中協議,以楚雄、鎮南東西分界,“各守疆界,各行其是”,“不相侵犯,仍通互市”。
為恪守協議,杜文秀主張首先鞏固滇西,必要時向川、黔發展,以避免與馬德新、馬如龍發生衝突。儘管由於太平天國起事失敗,雲貴總督勞崇光力主“進剿”,清軍對大理政權的威脅越來越大,杜文秀仍然不準備向東發展。
迨至馬如龍進攻滇西首先毀約,杜文秀才感到如果仍遵前約,無異於作繭自縛,加上這時朝廷在雲南的力量比較薄弱,新任雲南巡撫劉嶽昭所率湘軍尚在貴州,布政使岑毓英率所部清軍赴貴州鎮壓豬拱箐、海馬姑苗民起事未歸,僅馬如龍率一萬五千殘兵敗將龜縮省城。
因此,杜文秀提議趁機東征昆明,併為絕大多數叛軍將領所接受。
為大舉東征,杜文秀髮布了《帥府佈告》、《誓師文》、《興師檄文》等公告。
在《誓師文》中說:“此次出師,本為興漢,戒勿濫殺。如臨其境,如遇其民,各當發明宗旨。但得漢回一心,以雪國恥,是為至要。”“戰勝攻取之際,毋肆擄掠,毋貪財貨,毋凌婦女。遇官吏頑梗不服者,殺之。良善被挾者,撫之。諸惡元兇,法所必誅,嚴加懲辦,理宜不赦。”
同時,回民叛軍傳檄全省:“滇南一省,回漢夷三教雜處,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何嘗有畛域之分?慨自滿清僭位以來,虐我人民二百年餘'於]茲矣。”可惡,妖官“置蒼生亦'於]不問,棄黎庶其如遺。甚至漢強則助漢以殺惡,回,回強則助回以殺漢,民不聊生,人心思亂。”
“本帥目擊時艱,念關民寞'瘼],不忍無辜之回為漢所殺,更不忍無辜之漢被回所,傷。爰舉義師,以清妖孽。志在救劫救民,心存安回安漢。”
這些文告,控訴和揭露了朝廷肆意製造各民族百姓之間的矛盾,挑起民族仇殺的罪行,進一步闡明瞭以反清為主要目標的立場,提出了團結回漢各族百姓共同進行鬥爭的方針政策,同時對叛軍規定了嚴格的群眾紀律。這就從政治上打擊了朝廷,動員和爭取了各族百姓積極參加東征昆明的戰爭。
打敗了馬如龍對滇西的進攻並進行必要準備後,杜文秀調集大理、楚雄、麗江、永昌、順寧、永北、蒙化等地回民叛軍十萬餘人(一說二十餘萬),由十八大司統率,分兵四路,向雲南省城昆明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北路由大司衡楊榮、大司閫馬旭、大司勳米映山率領,從定遠出發,佔領琅黑等鹽井、羅次、武定、富民後,進攻昆明城北;西路由大司政劉誠、大司令馬清、大司藩安長興、大司隸劉綱率領,在佔領祿豐、易門、安寧、碧雞關後,進攻昆明城西;東路由楊威大都督蔡廷棟、大司平馬興堂、大司寇李芳園等率領,從大姚出發,攻佔元謀、祿勸、柯渡、楊林等地後,攻昆明城東;南路由大司戎馬國春等率領,在佔領楚雄、南安、廣通等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