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來看,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中國胸懷遠人的傳統和宗旨:
以德服人
現在中國又成為了一個強盛的國家,經過長期的戰亂和恢復,以及幾位堪稱勞動模範的皇帝的辛勤耕耘和工作,此時的華夏大地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糧銀充足,是該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在我們這個龐大國家的四周到底還有些什麼?這是每一個強盛的朝代都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明帝國就是一個強盛的朝代,而明帝國四周的陸地區域已由漢唐盛世時的遠征英雄們探明,相比而言,帝國那漫長的海岸線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遐想,在寬闊大海的那一頭有著怎樣的世界呢?
最先映入人們眼簾的就是西洋,需要說明的是西洋這個名詞在明朝的意義與今日並不相同,當時的所謂西洋其實是現在的南洋,之前的朝代雖也曾派出船隻遠航過這些地區,但那只是比較單一的行動,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海的那邊到底有些什麼,人們並不是十分清楚,而現在強大的明帝國的統治者朱棣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之所以被認為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絕非由於仁慈或是和善,而是因為他做了很多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296'
現在,朱棣將把一件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交給鄭和來完成,這是光榮,也是重託。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鄭和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不但具有豐富的航海知識,還久經戰爭考驗,軍事素養很高,性格堅毅頑強,最後,他要去的西洋各國中有很多都信奉伊斯蘭教,而鄭和自己就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
按說這只是一次航海任務而已,何必要派鄭和這樣一個多樣型人才去呢,然而事實證明,鄭和此次遠航要面對的,絕不僅僅是大海而已。
歷史將記住這個日子,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鄭和在福建五虎門起航,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遠航征程,鄭和站在船頭,看著即將出發的龐大艦隊和眼前的茫茫大海。
他明白自己此次航程所負的使命和職責,但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他正在創造一段歷史,將會被後人永遠傳頌的歷史。
他的心中充滿了興奮,自幼年始嚮往的大海現在就在他的眼前,等待著他去征服!一段偉大的歷程就要開始了!
揚帆!
無敵艦隊
我們之前曾不斷用艦隊這個詞語來稱呼鄭和的船隊,似乎略顯誇張,一支外交兼尋人的船隊怎麼能被稱為艦隊呢,但看了下面的介紹,相信你就會認同,除了艦隊外,實在沒有別的詞語可以形容他的這支船隊。
託當年一代梟雄陳友諒的服,朱元璋對造船技術十分重視,這也難怪,當年老朱在與老陳的水戰中吃了不少虧,連老命也差點搭進去。在他的鼓勵下,明朝的造船工藝有了極大的發展,據史料記載,當時鄭和的船隻中最大的叫做寶船,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大家可以自己換算一下,按照這個長度,鄭和大可在航海之餘舉辦個運動會,設定了百米跑道絕對不成問題。
而這條船的帆絕非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單帆,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它有十二張帆!它的錨和舵也都是巨無霸型的,轉動的時候需要幾百人喊口號一起動手才能擺得動,南京市在五十年代曾經挖掘過明代寶船製造遺址,出土過一根木杆,這根木杆長十一米,問題來了,這根木杆是船上的哪個部位呢?
鑑定結論出來了,讓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這根木杆不是人們預想中的桅杆,而是舵杆!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297'
如果你不明白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可以說明一下,桅杆是什麼大家應該清楚,所謂舵杆只不過是船隻舵葉的控制聯動杆,經過推算,這根舵杆連線的舵葉高度大約為六米左右。也就是說這條船的舵葉有三層樓高!
航空母艦,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這種寶船就是鄭和艦隊的主力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旗艦,此外還有專門用於運輸的馬船,用於作戰的戰船,用於運糧食的糧船和專門在各大船隻之間運人的水船。
鄭和率領的就是這樣的一支艦隊,艦隊之名實在實至名歸。
這是鄭和船隊的情況,那麼他帶了多少人下西洋呢?
“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