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很對。我建議將彈匣容量擴充為十五發到二十發。”吳紹霆說道。他這時想起了著名的半自動步槍加蘭德M1,難怪加蘭德M1選擇內建彈倉,採用彈板將八發子彈連在一起,大大節省了製造彈匣的費用。
“我也這麼想過,可是彈匣的增加勢必會影響原有槍身結構的平衡,可能還要進行更多的改動。”張志誠嘆了一口氣說道。
“如此一來,可真是一樁麻煩的事。志誠,這件事還得有勞你來處理,希望儘快拿出可以用的方案來。自動步槍的計劃都已經有兩年多了,咱們在上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小,絕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吳紹霆語重心長的說道。
“我知道,我會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張志誠說道。
午飯的時間雖然已經過去,可是張志誠忙碌的早已忘了作息時間,與吳紹霆談完話之後立刻感到飢腸轆轆。吳紹霆立刻吩咐廚房準備了一些食物,讓張志誠在這裡填飽肚子。快到三點鐘時,他派人叫來何福光和尚在廣州城內的粵軍師長們,一同前往廣東兵工廠檢驗志誠式輕機槍的效能。
因為明日一早吳紹霆即將啟程前往北京,所以輕機槍的論證工作交給軍事部來負責。他的意思以目前廣東的實力,可以開始適當裝備軍隊,對於輕機槍運用的戰術參謀總部也應該著手開始探討和制訂。
第404章,陳炯明在檀香山
就在吳紹霆動身前往北京的時候,遠在重洋之外的陳炯明經過近一個月鋪路架橋,總算來到檀香山的唐人街,以中國革命黨身份拜訪了洪門安良總堂。他是二月初從廣州動身,經過一個月的遠洋旅行,總算抵達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雖然當年孫中山下船之後受到本地華僑熱力迎接,可是他畢竟不是孫中山,只好獨自帶著一個英文翻譯隨員,在這個陌生的異國大城市裡慢慢摸索。
在剛到檀香山唐人街的那段時間,陳炯明對洪門的組織機構十分迷惑。正式與洪門建立聯絡之前,他還特意花了一些時間瞭解洪門,這才發現原來洪門是一個大的組織框架,而致公堂是這個組織框架下的分支機構。至於安良總堂,則是新任洪門大佬司徒美堂在致公堂內部又開設的一個直屬組織。
安良總堂雖然是以“鋤強扶弱、除暴安良”為宗旨,但實際上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團結致公堂乃至整個洪門。
洪門做為美國最大的華人幫會,這一路走來的歷程並不容易,甚至可以用血淚辛酸來形容。最早的洪門又叫三合堂,是由洪門三個堂口廣德堂、協議堂、丹山堂聯合起來的幫會。然而隨著華人赴美越來越多,各式各樣黑幫性質的組織和堂口林立叢生。不過那時候的華人黑幫只是為了團結華人,提高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保障華人不受本地黑幫的欺負。
在這些黑幫堂口當中,絕大多數堂口都是打著洪門的旗號,而他們的創始人也基本上都是由廣德堂、協議堂、丹山堂此三堂出身。幾乎在美國的每一個華人,都是這些堂口的成員,也有人甚至身兼多個堂口的身份。
隨著華人幫會的日益棚長,美國地方政府感到了它們對社會帶來的潛在威脅,因此地方政府開始採取以華制華的手段,透過警察局和本地黑幫的聯絡,將手槍、子彈大量的販賣給這些華人幫會,並暗中挑撥這些幫會自相殘殺。這正是洪門歷史上長達三十多年被稱為“堂鬥”的慘劇。
1894年司徒美堂加入洪門致公堂,當時的致公堂是眾多堂口中的一份子,並且也並沒有多麼深厚的實力。同年冬天司徒美堂與致公堂骨幹阮本萬、李攏�呱桃椋��衷諡鹿�媚諏砈⒁桓鱸坌碌南低常�簿褪竅衷詰陌擦甲芴謾�
所有安良總堂的成員皆來自致公堂,以安良總堂為核心,團結致公堂共同發展,很快便在美國華人幫會中脫穎而出。
到了1904年,孫中山以大陸洪門大佬的身份抵達檀香山,司徒美堂等人負責迎接,並親自擔任孫中山的保鏢和廚師。孫中山在致公堂這段日子,與司徒美堂和致公堂領袖黃三德一起,聯手整頓致公堂和安良總堂的綱領,將革命思想成功注入幫會會義。也正是在這個契機之下,誕生了民主革命十六字政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匯入,使致公堂組織得到了較好的整頓與改造,民主革命十六字政綱的確立,使致公堂由一個封建幫會改變成了一個具有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進步組織,有了歷史性的進步,開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1955年5月6日),原名羨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