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玉柱的M…6401並非一個原創的技術,在桌面印刷排版系統上,史玉柱並不是一個創造者,而是一個追隨者。M…6401及其系列產品,不但無法同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相提並論——後者劃時代地讓計算機從專業技術人員的專利變成普通人也可以輕易操作的機器,甚至同四通、華光、方正這些比巨人起步僅早幾年的公司開發出的產品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

王建曾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用電腦進行文字、文字編輯和排版處理的系統一經出現,其漢化工作被史玉柱看到了,但是更被北大方正、四通,以及金山等公司看到了,他們出品的華光輕印刷系統、4S系統、WPS系統,背後有資源支援。〃

既然史玉柱的產品並非〃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也不能在技術上領先於其他系統,從而使產品不容易被替代,那麼為什麼史玉柱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憑藉這樣一款並不先進的產品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呢?

王建的答案是,〃史玉柱只有一個優勢,價格便宜,其他產品因為開發成本高,購一個系統需要幾萬幾十萬,而史玉柱只要幾千元就賣。〃

價格優勢當然是史玉柱獲得成功的一個因素,但能讓這個因素髮揮作用的,還是經商潮帶來的包裝印刷需求。

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第二輪經商熱潮中,出現了大批民營企業,這些初具市場意識的企業明白〃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知道產品需要包裝、需要宣傳,這樣的需求為印刷業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大小小的印刷廠應運而生。以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溫州為例,80年代中期,溫州蒼南縣錢庫鎮在外經商和採購的農民供銷員得到了印刷包裝行業的資訊,許多經營百貨、食品的商戶也看準了印刷包裝業的發展前途,紛紛把資金投向印刷包裝行業。至90年代初期,全鎮擁有國外生產的電子分色機,單、雙色膠印機,富士八色凹版印刷機,鐳射全息影象印刷機和國產的各種膠印機等現代印刷先進裝置達到了1000餘臺。到1994年,全鎮印刷工業產值達42億元。

印刷業的發展,特別是中小型印刷廠大量出現,自然帶動了對印刷排版系統的需求。這個時候,史玉柱產品的價格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巨人在1991年到1992年間的高速發展,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除了印刷業的爆炸式增長,史玉柱的成功還得益於當時個人電腦的落後。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在計算機方面採取對華禁運的政策,國內個人電腦相對落後,對中文的支援還很成問題,由於處理器和記憶體等方面的限制,電腦還不能支援軟字型檔,必須藉助外掛裝置,這也是史玉柱的M…6401為什麼要製作成〃漢卡〃的原因之一。但是,這個時代持續的時間非常短,隨著1993年西方16國組成的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和對華禁運取消,以及個人電腦硬體、軟體技術的突飛猛進,中文支援已經不再是一個瓶頸,而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微軟的Office辦公軟體已經可以滿足基本的排印需求。這個時候,不論是漢卡還是裝在漢卡里面的M…6401,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開發印刷排版系統的企業都註定要滅亡,它們可以向專業印刷排版軟體的方向發展,方正就是一個例子,80年代後期開始,方正的電腦排版技術在迅速產業化並被市場廣泛接受,這項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為方正集團提供了十幾億利潤,奠定了方正的軟體產業。至今,方正漢字電腦排版系統,佔據了國內80%以上的市場、海外華文90%以上的市場,中文照排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但這條路,對於史玉柱而言,不論是技術上還是資金上,都是他力不能逮的。

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位將巨人同微軟相比較的研究者認為〃財富迅速積累後,史玉柱便沉不住氣,沒能像微軟公司那樣專一軟體產業的深化,而從1993年開始了企業經營戰略的轉移,實施多角化經營戰略,企業同時涉足兩新行業:保健品和房地產。這一戰略的選擇是後來巨人集團走向衰落的轉折〃,這個結論就顯得不切實際。

第一部分 11。漢卡時代的商業邏輯(5)

不過,在1992年,不管是史玉柱、巨人公司的員工還是整個社會,都還把巨人看作一個高技術含量的科技企業,人們絲毫不懷疑這家神奇的公司有能力成為〃中國的IBM〃。

曾經擔任巨人集團副總裁的王建在反思巨人時,寫過這樣一段話:〃細想一下,一個100多人的公司(當時),研發一種並不太高科技的漢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