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擊敗秦的左、右校尉,“復以陳為楚”,第二次奪回陳縣。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呂臣的這支反秦軍與項梁的反秦軍會合。項梁死後,其部又成為項羽、劉邦屬下的一支反秦隊伍。
總結
清人謝啟昆有詩詠陳勝道:
亡秦何用詐扶蘇,將相王侯起匹夫。
鴻志安能逐飛雀,魚書聊復假鳴狐。
從來首事成功少,都為興王構難驅。
帳殿沉沒嗤夥涉,已忘了夏耦耕吳。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
這句話可以從狹義和廣義上去理解。
狹義方面,就是要說到即將登場的項羽、劉邦同志;廣義上,則是影射後世無數的陳勝吳廣們。
不僅如此,這句話,還給我們總結出了一條固定公式:農民先起義…農民被鎮壓…後來者居上。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朝代的交替幾乎都可套此公式,鮮少例外。
言歸正傳,陳勝吳廣雖然沒有推翻秦帝的統治,卻已經為秦帝國掘好了墳墓。
接下來,會有人接手造反這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的。
第九章 群雄並起
陳縣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時,另一支人馬正從會稽起步開始了北伐的道路。
這支人馬打著項字旗,領導人項梁。
在介紹項梁之前,讓我們先來介紹下項梁的侄子。
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字羽,名籍。男,生於前232年,卒於前202年。下相(江蘇宿遷)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在眾多草頭階級或從民間尋覓來所謂的六國後裔中,此人的出身非常好。他的祖父就是項燕,這個想必不用說了。概括來講,項家在楚國,就如同蒙氏在秦國,世代公卿,是貴族。
至於其父是誰,很抱歉,史料無考。有人說是項燕次子項超,也有人說是項少龍。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的部分都留給後人很多遐想的空間。
楚國滅亡後,項羽和項四叔逃難定居在江蘇宿遷。後來項四叔因事殺人,知本地不可居住,便帶同項羽逃到江蘇蘇州。
定居在蘇州的日子裡,項四叔很快和當地名流官員打成一片。要知道在任何一個朝代結交權貴必不可少黃白之物,項四叔帶小項羽連著逃命,轉戰兩地卻不忘帶上金銀珠寶,不得不說,此人的確非同尋常。
蘇州官員名流們在和項四叔深交後紛紛發現,此人不但荷包足,且才學出眾,辦事幹練,都覺十分敬服。
每當這些官員們遇到難題